《魏晉南北朝民歌·隆和初童謠二首》原文與賞析
升平不滿斗,隆和那得久?桓公入石頭,陛下徒跣走。
雖復改興寧,亦復無聊生!
這兩首歌謠,都是對庸劣無能的統(tǒng)治者由輕蔑而產(chǎn)生的嘲諷。
“隆和”,東晉哀帝司馬丕的年號(公元362—363年)。“升平”東晉穆帝司馬聃的年號 (公元357—361年)。
“升平不滿斗,隆和那得久?”這二句是說,想國家“升平”,結(jié)果五年就完蛋了,“隆和”又怎會長久呢?司馬聃改元升平后,僅僅五年就死了,說明其在位時間不長。“升平”之“升”,和“升斗”之“升”同字同音,十升為一斗,僅僅在位五年,自然也就不滿斗了。哀帝司馬丕更加無能,“隆和” 又怎么會維持長久呢?
“桓公入石頭,陛下徒跣走。”“桓公”指東晉時大將桓溫。他當時駐兵姑孰(今安徽省當涂縣),控制朝政,有爭奪帝位的野心。“石頭”指石頭城,在當時京城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西面。徒跣走,指赤腳步行。這兩句是說:大將軍桓溫如果攻進石頭城,皇帝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只好光著腳逃命。形容桓溫之威力和皇帝惶惶然之狼狽相。
當時的統(tǒng)治者聽了上面的歌謠以后,心中十分恐慌,連忙將年號 “隆和”改為 “興寧”,老百姓又加上了下面這兩句:
“雖復改興寧,亦復無聊生!”
意思是說,雖然改號 “興寧”,但是也不會興旺發(fā)達的。
上一篇:《隋代民歌·陌上桑》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隋代民歌·隋末江東童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