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八聲甘州·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①,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慘②,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③,苒苒物華休④。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⑤,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⑥。想佳人、妝樓颙望⑦,誤幾回、天際識歸舟⑧。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⑨。
①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谄鄳K,一作“凄緊”?! 、凼翘?,到處,處處。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翠,一作“綠”?! 、苘圮郏⒌臉幼?。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菝戾悖b遠?! 、扪土?,久留?! 、唢J望,凝望。一作“長望”?! 、嗵祀H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⑨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這首詞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上闋鋪寫深秋景象;下闋直抒鄉愁,此詞不僅真摯地反映了詞人天涯漂泊的悲愁,而且深沉地寄寓了詞人思念家鄉眷戀戀人的心情。
詞的上闕寫晚秋景物的變遷,雄渾豪放,愁緒之中透著一絲不凡。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皾u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景色蒼茫遼闊,境界高遠雄渾,勾勒出一派深秋雨后的悲涼氣氛,滲進了天涯行客的無限憂郁與感傷。“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內心不禁頓生感嘆,“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群芳凋謝的悲戚,大江東去的浩茫,襯托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天涯悲愁。
下闋詞人的筆觸卻是迂回開去,本是自己望鄉思歸,卻設想到故鄉“佳人”在期盼自己。“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罢`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篇末點題。“倚闌干”,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精湛的藝術技巧,主要體現在傳情狀物,純真自然。景物、離愁、戀情交織起來描寫,相兼相融,渾然一體,韻味深沉而凄美。詞中豪放與柔婉相濟,動靜相生,豪放的動感之美體現了詞人雄壯的氣魄和熱烈的精神,柔婉的靜之神韻表現了詞人纏綿的情調和憂悒的心境。
●柳詞內容有三類:①描寫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風尚,其中《望海潮》最為有名。②描寫男女情愛,如《定風波》。③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詞作的另一重要內容,《雨霖鈴》《八聲甘州》是這部分內容的代表作。
●八聲甘州,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全詞前后片共八韻,故名八聲,慢詞。以柳永詞為正體。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韻。亦有在起句增一韻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領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體,是變格。
●傳說柳永生逢不遇,死后蕭條。他最后死于潤州(今江蘇鎮江),歌伎樂工集資葬之,又于每年清明作吊柳會,每至清明,群妓無論識與不識,均相約攜酒吟歌赴墳地祭掃,相沿成習數百年。至今話本留有《柳耆卿詩酒玩江樓》《眾名妓春風吊柳七》,雜劇則有《錢大尹智寵謝天香》《風流?!返取?/p>
上面這首柳永詞是抒寫懷鄉與男女之情的;下面這首蘇軾作品是描寫男子間真摯的友誼的,其中的情深意重也不遜于上一首詞。
八聲甘州
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此詞是作者離杭時送給莫逆之交僧道潛的。蘇軾貶謫黃州時,僧道潛不遠千里趕去,追隨他數年。詞的上片起勢不凡,以錢塘江喻人世的聚散離合,充分表現了詞人的豪情?!鞍资淄鼨C”,泯滅機心,無意功名,達到達觀超曠、淡泊寧靜的心境。下片寫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記述他與僧道潛在杭的游賞活動。如此志趣相投,正是歸隱佳侶。結尾幾句表現了詞人超然物外、歸隱山水的人生志趣。
中國古典詩歌中水的形象形態萬千,水在詩人心目中引起的聯想也是復雜多樣的,詩人尤其喜歡以流水比喻愁情。“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南唐后主;“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李白。水流無限,可見愁之長;一江春水,可想愁之深;抽刀斷水,更顯悲愁綿綿,斬不斷,棄不開。而蘇軾筆下“無語東流”的長江水,沉靜中流淌著欲訴無語、欲泣無淚的無奈悲愁。綿綿流水,悠悠情愁,化為無數動人佳句。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上一篇:宋詞《臨江仙·晏幾道》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六州歌頭·張孝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