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鷓鴣天①·辛棄疾》送人
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干②。功名馀事且加餐③。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④?! 〗窆藕?,幾千般⑤。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①鷓鴣天,詞牌名?! 、趶兀辍j栮P,指王維的《渭城曲》?! 、酃γ攀?,以功名為次要的事。加餐,多吃飯,注意健康?! 、芨√焖又旃獾慕в暝?,挾帶雨水的云彩。這兩句寫送友遠去之景。 ⑤幾千般,幾千種。
這是一首送別詞。作者借送別友人,抒發了自己功名未遂,政治上失敗的感慨。
上片“唱徹陽關淚未干”句寫出了作者的傷感。作者平日對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積胸中,恰巧,遇上送別之事的觸動,便一觸而發。下句“功名馀事且加餐”寫作者認為建立功名是分內的事,這句卻說成“馀事”“且加餐”,定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自己的報國壯志難酬的憤激之詞;“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用筆渾厚,情深義重:天水相接,江流不盡,近樹遠山掩隱在云雨中。這里勸友人也是寬慰自己,同時也帶有無可奈何:快拋開煩惱好好欣賞美景,努力加餐保養自己的身體吧。
下片寫歷史上可歌可恨的事情多種多樣,豈止是離合才是可悲可歡的嗎?眼前咱們所見的這風波夠險惡的了,但比這更險惡的是“人間行路難”。這是作者總結自己仕途經驗的感慨的話,也是對行者的囑咐?!敖^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兩句,感慨極深,是不能挽救時的嘆息,是無可奈何時的開脫。讀來不由想起黃庭堅《浣溪沙》中的詞句:“人間欲避風波險,一日風波十二時”,以及李白《行路難》中的詩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英雄末路。千古同悲,令人慨嘆不已。
詞在境界上,寫別情而不滯于別情,寫友情而不限于友情。一波三折,由自然風波推衍到政治風波,暗示出實現國家統一道路的艱難,使全詞主題升華。
●鷓鴣天,參見第78頁相關介紹。
●辛棄疾少年得志,但其仕途卻不是一帆風順。他一生中曾數度被罷官,南歸之初,23歲的辛棄疾即被委任為江陰簽判,后于1168年,改任建康通判。當時的辛棄疾,年輕氣盛,引頸高歌“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但不到一年,即被召回臨安,委任為司農主薄,旋遷滁州知州。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為加強對南歸官員的控制,將他們的官職頻繁調動,辛棄疾當然也不能幸免。自1176年至1180年,短短五年時間里,辛棄疾相繼擔任了七個官職。他無法長久地在一地整編軍隊,收復失地??諔褕髧径鴪髧鵁o門,只好將自己的一腔報國之志,愛國之情傾注于“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詩詞中。在這里,他找到了感情宣泄和抒發的最廣闊的天地。
送別詩詞是詩詞中的一大主題,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遭遇、氣質、境界不同,作品的立意和格調也會不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詩中事物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蒙蒙的塵霧,一場朝雨,又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這雖是一種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的,倒是透出一種輕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調?!拜p塵”“青青”“新”等詞語,輕柔明快,給讀者以美的享受。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這里面不僅有一種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長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于行者呢?總之,三四句所攝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在稼軒的詞里,送別大體以激勵為主,風格慷慨蒼涼。借送友人,抒發了對仕途險惡、報國壯志難酬的激憤之情。而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具普遍性的離別,沒有特殊的背景,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一詩一詞比較起來,讀者自會體會出當時作者各自的心境、遭遇等,也因此達到了不同的藝術表現效果。
柳樹的意象在古詩詞中常寄托惜別之情、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于漢而盛于唐,宋代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上一篇:宋詞《鷓鴣天·謝逸》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鷓鴣天·辛棄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