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虞美人①·向子諲》
去年不到瓊花底②。蝶夢空相倚③。今年特地趁花來。卻甚不教同醉、過花開。 花知此恨年年有。也伴人春瘦。一枝和淚寄春風。應把舊愁新怨、入眉峰④。
①虞美人,詞牌名。 ②瓊花,一種珍貴的花。葉柔而瑩澤,花色微黃而有香。 ③蝶夢,出自《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后因以“蝶夢”喻迷離惝恍的夢境。 ④眉峰,眉毛;眉頭。
這是一首抒寫閑愁之作。
詞的上片寫作者為不能盡情賞花而遺憾。“去年不到瓊花底。蝶夢空相倚”。愛花之人,卻不能賞花到底,真是遺憾無窮。因而把遺恨轉化成夢,想在夢中實現自己的夙愿。然而在夢中,不知是詞人變成了花,還是花變成了作者,迷迷糊糊,分辨不清。為了彌補這遺憾,“今年特地趁花來”。本想與花同醉,但因瓊花的花期很短,一般只有5—10天,而且還受天氣的影響,還是不能如愿以償。“卻甚不教同醉、過花開”。這使作者的遺憾變成了永遠,這也把讀者的心兒牽動。
詞的下片以花映人,直抒情懷。“花知此恨年年有。也伴人春瘦。一枝和淚寄春風”。一恨、一淚、一春瘦,是花恨之深,更是人恨之重。春風無力,和淚也無用;此恨年年,綿綿不斷。如此深重的愁和恨,無法排解,只能融進眉峰,裝在心頭。“此恨綿綿無絕期”,令讀者心痛。
綜觀全詞,作者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以花喻人,以花寫人,表達了作者不盡的情愁。
瓊花,又稱聚八仙、蝴蝶花。五片花瓣的粉白色的小花團聚在一起,組成一個拳頭大小的大花,一簇一簇的,潔白無暇,遠望如玉,倍受人們的喜愛。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揚州后土廟有瓊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即李衛公所謂玉蕊花也。”作為詩詞意象常用來比喻美人。例如唐·李白《秦女休行》:“西門秦氏女,秀色如瓊花。”作者對此花的喜愛從《虞美人》中可窺見一斑。正是這迷人的鮮花,如玉的鮮花,給作者帶來了不盡的愁,但也為詞人增添了無限的快樂。
●虞美人,參見第128頁相關介紹。
●向子諲現存詞170余首,分“江南新詞”和“江北舊詞”二卷。“江北舊詞”所錄是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的早期詞作,多寫男女情思、酒宴贈答、人生感懷之類,詞風綺麗柔婉、明麗小巧。在歷盡金甌破碎、社稷淪亡的磨難后,詞人詞風也為之大變,深摯沉郁的家國隱恨浸于筆端,故“江南新詞”頗顯沉雄豪放。詞人自將“新詞”置于“舊詞”前,編為上卷,亦可見其推舉之意。
向子諲同南宋的許多愛國詞人一樣,心中有數不盡之愁:亡國之愁、抑郁不得志之愁,連賞花都總是不能如愿以償……種種情愁集在一起。因之,作者見花傷心,看花落淚。
秦樓月
向子諲
芳菲歇,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 可堪更近乾龍節,眼中淚盡空啼血。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詞的上片借無邊暮春景色抒發自己的憂愁。“芳菲歇”,當此春末夏初時節,縈繞詞人心間的是什么呢?“故園目斷傷心切”。國土淪陷,詞人登高遙望北方故國,而故國不可見,對于一個胸懷愛國之情的南渡詞人來說,怎能不悲傷痛苦呢?“無邊煙水,無窮山色”。詞人眼中所見,唯有迷離的煙水,朦朧的山色。這一景象,既是“故園目斷”含義的豐富和擴展,又使“傷心切”這一心理活動形象化;同時,無邊無際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處地隱隱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情感的悠遠與惆悵。下片詞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哀愁。“可堪”兩字把上闋“故園目斷傷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詞人為何春末夏初時節思念故國呢?因為是“更近乾龍節”。乾龍節,是北宋欽宗趙恒的生日。想當年此日,朝廷中群臣為皇帝祝壽,欽宗賜宴,好一派隆重的壽宴的盛況!而今又是四月,乾龍節又將近,然而此時卻是神州動蕩,山河易主。詞人撫今追昔,怎能忍受得了如此巨變呢?于是萬千感觸,化為使人不忍卒讀的詞句“眼中淚盡空啼血。”哀怨悲涼,撼人心魄。如今家亡國破,君辱臣恥,卻又回天無力,胸中不禁充塞著極度的憤恨和悲哀。末句作者是因情而設景,也就是王國維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它以豐富的內蘊,傳達出詞人心中的無限哀怨,撞擊著讀者的心扉。
全詞感情真摯,情景交融。但終因其忠憤有余,而少豪放之氣,不免影響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無論是見花流淚,還是思景啼血,都不足以表達作者的傷心與憂愁。
去年不到瓊花底。蝶夢空相倚。
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上一篇:宋詞《虞美人·葉夢得》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虞美人·蔣捷》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