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菩薩蠻①·王安石》
數家茅屋閑臨水,單衫短帽垂楊里②。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③。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④。
①菩薩蠻,詞牌名。 ②單衫短帽,借指百姓裝束。 ③此二句,王安石《臨川集》作“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橋”,當是后來改定,不從。 ④黃鸝,又稱黃鶯。
此詞盡顯作者灑脫放達、安逸恬淡、嫻雅流麗的風格。它以精煉的筆墨描繪了美麗如畫的湖光山色。
上片開首“數間茅屋閑臨水,單衫短帽垂楊里”二句,一個“閑”字渲染出淡泊寧靜的生活環境,也點出了作者擺脫宦海、遠離風塵的村野情趣:筑籬為墻,結草作舍的水邊茅屋;窄衫短帽的閑人裝束,水邊橋畔的垂楊里。“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兩句是寫景:一夕春風來,吹開萬紫千紅,風光正似去年,此句包含著他壯志未酬的憂愁。
下片“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作者醉酒晝寢,再不必隨班上朝參預政事,生活是如此閑逸,但是,酒醒夢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風明月,而是風吹云走、月翳半規的昏沉夜色。最后二句自然地歸結到閑情上:“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作者自問自答,寫得含蓄而余韻悠長。黃鸝是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往往象征美好事物,包含對春天、生命的贊美。《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這里的倉庚,就是黃鸝,借此描繪春日的美好。
詞人在描繪春景時,無典故,不雕琢,語言清新、自然,數筆就勾出一幅鮮明秀麗、清俊嫻靜的畫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綠水、花紅柳翠的明麗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黃鸝鳴囀的聲響,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這畫面中。全詞在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著政治家的襟懷心志,在嫻雅流麗的風格中顯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全篇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卻如出己口,敘寫自己的閑適生活與放達的情懷。
●菩薩蠻,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據記載,唐宣宗時,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披體,故稱菩薩蠻隊,樂工因作《菩薩蠻曲》。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兩仄韻轉兩平韻。《詞譜》定李白詞為正體。
●有一天,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心想: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秋霜斗,怎么會被秋風吹落呢?于是提起筆來,續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回來以后,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大風剛停,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后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錯了。(見于《警世通言》中《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王安石還有一篇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此詞詠史述志,構思巧妙,典故精當,情感上充滿昂揚奮發之感。可一同品評。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亡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這首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遭際和名垂千載的功業,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詩人詞客那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家鑒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蘊含作者稱贊明君之情,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處。伊尹,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于商,后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呂尚,姜姓。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困頓不堪,只得垂釣于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于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于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上一篇:宋詞《菩薩蠻·汪莘》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菩薩蠻·程垓》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