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師秀《薛氏瓜廬》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②
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③
【注釋】 ①薛氏瓜廬:薛氏,指薛師石,與趙師秀同鄉,隱居不仕,名其室為“瓜廬”。②封侯念:據《史記·蕭相國世家》,漢初有個人叫召平,秦時曾為東陵侯,秦亡不仕,種瓜于長安青門外。此處暗用這個典故。③學圃:《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圃,即種蔬菜,此指薛隱居種瓜。
【譯文】 封侯的意念早已絲毫不存,悠悠然遠離了塵世的囂紛。種著瓜又不廢讀書之樂,這樣的生活貴比千金。遠遠望去,江南的原野湖沼多過土地,春天的山峰半掩著浮云。我這一生已漸漸老去,要說隱居的高致,那是遠遠比不上您這位高人。
【集評】 宋·張端義:“趙天樂,葉水心四靈之友也,名師秀,字紫芝,作晚唐詩: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貴耳集》卷上)
宋·黃升:“《瓜廬》詩云:‘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亦用姚合語也。(姚合《送宋慎言》云:‘驛路多連水,州城半是云?!?”(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九引《玉林詩話》)。
元·方回:“‘人家半在船,野水多于地’。本樂天仄韻古詩。今換一句為對,亦佳?!奔o昀批:“此首氣韻渾雅,猶近中唐,不但五六佳也。”(《瀛奎律髓匯評》卷三十五)
明·瞿佑:“姜堯章詩云:‘小山不能云,大山半為天?!煺Z奇特。王從周亦云:‘未知真是岳,只見半為云’。似頗近之。然較唐人‘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之句,殊覺安閑有味也。”(《歸田詩話》卷中。案:此聯實為趙師秀詩,瞿氏誤記)
明·胡應麟:“宋末諸人學晚唐者,趙師秀‘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世亦稱之?!?《野藪》卷五)
清·賀裳:“永嘉四靈,趙紫芝最為佼佼。……如‘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固是《選》語?!?《載酒園詩話》)
近·陳衍:“五六何減石屏‘渡傍渡’、‘山外山’耶?上句似乎過之?!?《宋詩精華錄》卷四)
今·李壯鷹:“頸聯前一句寫湖沼的景象非常貼切,后一句寫遠處的云山也很傳神,……這是一幅洋溢著‘野趣’的、不帶人工痕跡的自然美景,與隱士的情懷是那樣的合拍。……全詩雖然用了幾個典故,但用得貼切自然、不露斧鑿痕,……此外,章法布置有序,所以讀來頗為流暢?!?《宋詩鑒賞辭典》第1214頁)
【總案】 趙師秀雖以反對江西詩派而登上詩壇,但他對這個曾風行一時的詩派并不是完全否定的。因此,他能夠適當吸取江西詩派的長處,用以豐富自己的創作。如對江西詩派“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方法,他用得也很純熟,而且不乏成功之作。諸家評論都指出,“野水”一聯系點化前人詩作。平心而論,不論是在生動性、形象性,還是在用語的工致方面,它都是青勝于藍的。趙師秀的其他類似之作,如《詩人玉屑》卷十九所舉者,都可作如是觀。這告訴我們,文學史的發展,前后之間是有聯系的,任何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上一篇:劉克莊《鶯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蟻蝶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