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處默《五言詩·圣果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釋處默
路自中峰上,盤回出薛蘿。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
【原詩今譯】
鳳凰山的中峰,有通寺院的小路山坡,
盤旋彎曲的石徑上,布滿了薜荔女蘿。
山下的錢塘江,是吳與越分界的地方,
江的彼岸,便是越國一望無際的山河。
滿山古老的林叢,被朦朧的青靄籠罩,
滔滔的白浪,在遠天與云空吞吐吻合。
在山寺憑軒俯望,可見附近歷歷城郭,
聽,陣陣鐘磬聲,溶入了城內的笙歌。
【鑒賞提示】
圣果寺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之南的鳳凰山上。僧人處默登山到此,極目四望,有感而發(fā),遂有此詩之作。
詩的首聯(lián)從登山寫起,這兩句雖是寫實而終屬平常,但后邊對山下風光的描寫便不同了。錢塘江是杭州城外的一大名勝,舉世聞名的錢塘潮就出在這里,所以詩中首先抓住這一條江水,提綱挈領地展開描寫:江水是古代吳越二國的分界,兩岸的山脈、古樹,以及江中的滔天白浪等;在僅有八句的一首五律中,錢塘江及其有關景物就有四句,占了一半的篇幅。尾聯(lián)回到近處,但又將山下與山上(寺廟)聯(lián)系著寫出,在繪景的同時又兼?zhèn)髀曋睿@不僅與前三聯(lián)相應相成,而且留下了藝術的余響。
這首詩題為《圣果寺》,詩中除了“鐘磬”二字與寺院直接有關外,其余者無一語道及。作者筆下的圖景是立足寺外而眼觀遠近四方,要表現(xiàn)一種空曠遼闊,宏大壯觀的境界,而對自然景物的重點選擇和突出描寫則成功地造就了這樣的效果。
上一篇:高適《五言詩·詠史》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竇叔向《七言詩·夏夜宿表兄話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