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 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 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 西樓望月幾回圓。
〔李儋元錫〕李儋和元錫都是韋應物的好友,李儋曾做殿中侍御史,元錫生平不詳。韋與他們一生酬唱詩作頗多。如《送元錫楊凌》、《寄別李儋》、《送李儋》、《郡中對雨贈元錫兼簡楊凌》、《贈李儋侍御》、《同元錫題瑯琊寺》等。〔又〕一作“已”。〔邑〕此處指詩人任職的滁州。一說為蘇州。〔西樓〕泛指西方的樓。一說為蘇州觀風樓。
這首七律作于韋應物晚年,在滁州任刺史時。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時節鮮花盛開,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調任滁州刺史,在長安與李儋、元錫相別。而后,李、元曾托人問候。興元元年(784)春天,韋寫此詩贈答。全詩充滿了懷念好友的情誼,同時也抒發了別后一年來作者為民生的憂慮和內疚。
這首詩的基調是思念中充滿憂慮,節奏緩慢,感情深邃;有懷,有悲,有愧疚,有企盼,畫面豐富,情景交融。
煙花三月,春深情深,花季相別,又逢花季,觸景生情,更懷念友誼。開篇平淡,如同書信,從容不迫。“世事茫茫”一聯轉接得簡潔利落,既承上聯敘別情,又注入更深的社會內容。韋應物在滁州任職后,長安發生了朱泚叛亂,唐德宗被迫出逃。韋作為一方的父母官,面對社會動蕩、朝政混亂、民生凋敝、國家前途難測的現狀,憂心忡忡。遠離好友,許多話無人相敘,一懷愁緒,無限孤獨。“身多疾病”一聯具體地寫出孤獨和憂愁。孟子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詩人感到自己無力扭轉世態,與其昏昏于世,不如退隱歸田;不能兼濟天下,有愧國家俸祿。這一聯在懷念友人之時,一吐心曲,為之變聲,豁然閃出思想的光輝。韋身為封建時代士大夫階層的一員,能如此自覺地體恤民生疾苦,自省責任,實為難能可貴。也正因為有這光彩的一筆,使得全詩光彩照人,千古流傳。范仲淹、朱熹等人稱此詩為“仁者之言”,稱之“賢矣”,這是對韋應物清廉正直品格的恰當肯定。在社會風氣日 下。腐敗現象日重之時,韋能自覺地、由衷地自責自愧,這無疑是一種偉大。今日讀之,也使我們肅然起敬。這一聯承接上聯寫愁,承接自然,水到渠成;正因為自然,才把由衷的真誠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內心的流露。正因為情真,才使人讀了,為之動心,為之動容。最后一聯用一個大的跳躍,寫聽到朋友欲來的欣喜和久盼未見的焦急,“西樓望月”把讀者帶到一個空曠的天際,輪月掛天,樓頭企望,情思深遠,意境悠悠。
上一篇:《孤兒行·漢樂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寒地百姓吟·唐·孟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