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江神子①·蘇軾》獵詞
獵詞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②,右擎蒼③。飾帽貂裘,千騎卷平岡④。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⑤。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⑥,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①江神子,詞牌名。 ②黃,指黃狗。 ③蒼,指蒼鷹。 ④千騎,是說隨行的人馬很多。 ⑤孫郎,指孫權。 ⑥持節(jié),拿著作為使者憑據的符節(jié)。云中,漢代郡名。 ⑦會,即將。雕弓,有彩繪的弓。如滿月,把弓弦盡量拉開,便成滿月形。 ⑧天狼,星名,古代迷信,認為它主侵略。這里借喻西北方向的西夏,也可包括遼在內。
這首詞是蘇試四十歲時在密州所作。詞中不但描寫了打獵時的壯闊場面,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要為國殺敵的決心。蘇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tǒng)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表現(xiàn)出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蘇軾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又言“聊發(fā)”,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流露出內心郁積的情緒。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卷平岡”,一“卷”字,突現(xiàn)出太守率領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
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tài)。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fā)斑白,又有什么關系!以“老”襯“狂”,更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時代,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擾。蘇軾由出獵聯(lián)想到國事,聯(lián)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突破了晚唐以來兒女情詞的局限,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詞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希望理想。氣象恢弘,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史彌珍的名篇。
●江神子,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也有說此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歐陽炯單調詞將結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后蜀尹鶚單調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原名《江城子》,晁補之改其名為《江神子》。
●《江神子·獵詞》可以說是蘇軾豪放詞的處女作。因為,在作這首詞之后的幾天,蘇軾有《與鮮于子駿簡》云:“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指密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寫呈取笑”。可見這首《江神子》可能是他第一次作豪放詞的嘗試。他的豪放代表詞作如《念奴嬌》《水調歌頭》等,皆作于這首《江神子》之后。
蘇軾的詞情感充沛,奔放磅礴,汪洋恣肆,這不僅在《江神子·密州出獵》詞中表現(xiàn)了一種殺敵報國的豪邁之情,在寫此詞的同時,還寫過一首《祭常山回小獵》七律一首,同樣突顯了這一特色。
祭常山回小獵
蘇軾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驕馬跑空立,赤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云生翠讞,歸來紅葉滿征衣。
圣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全詩感情昂揚,氣勢磅礴,對仗工穩(wěn)。特別在遣詞用字上十分講究。如寫動作的“點”“出”“跑”“立”“掠”“飛”“生”“滿”等字,十分貼切,而且富有表現(xiàn)力;再有寫顏色的“青”“皂”“黃”“蒼”“白”“翠”“紅”等字,使所描寫的事物色調鮮明,又與詩情十分相合。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在以出獵為題材的古典詩詞中,多數(shù)是描繪出獵的場面、出獵者的英武雄健,以及射擊技藝的超群出眾,如王維的《觀獵》,韓愈的《雉帶箭》莫不如此。蘇軾的這兩首以出獵為題材的詩詞,將圍獵和抒寫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結合在一起,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提高了作品的品位,因而深受讀者的喜愛。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圣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上一篇:宋詞《江城子·秦觀》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沁園春·辛棄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