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生查子 獨游西巖地》·辛棄疾
辛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西巖”是上饒的名巖之一。這首詞大約寫于罷官閑居時期。
全詞以設(shè)問起頭,青山本來是無意識的,當然它不會拒“招”,而作者卻用“招不來”三字去描寫它,這就把青山和“高人”一樣,不阿附世俗的高貴品格表達出來了。蘇軾在《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中說過: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弊髡唠m化用其意,但兩者相較,則蘇詩顯得質(zhì)直,辛詞顯得含蓄,風格是不一樣的。
“歲晚太寒生”二句是說到了深冬,天氣非常寒冷,青山難耐嚴寒的威逼,喚我到溪旁居住,和它做伴。比喻自己到了中年以后不得不違心地歸隱山林是由于政治氣候惡劣。
“山頭明月來”二句,承上片末二句而發(fā),描寫山間月出的景色,月上山頭,來到人間,一個“來”字便把明月人格化了?!氨驹谔旄咛帯边@五個字雖極平常,卻含有不尋常的意義。作者越是把明月寫得親切可愛,越顯得山居生活的寂寞難忍,也就越能暴露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和不合理,因而就賦予這首小詞以深刻的社會意義。
“夜夜入青溪”二句,承“山頭明月來”而發(fā),同時又加以深化。如果說,“山頭明月來”是寫抬頭看月;那么,“夜夜入青溪”則是低頭見月。作者使用了“來”、“入”、“去”三個字,就飽含感情地把明月東升西落的情景寫出來了。月之來,目的在于聽讀《離騷》,則月與作者同趣可知;在這兒,作者的感情也是明月的感情,明月的感情也是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人月合一,進一步深化了作者除明月而外世無知己的悲憤情緒。
上一篇:姚寬《生查子情景》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生查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