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大約成于大中元年(847)入京途中,許渾從故鄉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到長安去,途經潼關,寫下這首詩。
原文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②。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③。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④。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⑤。
注釋
①赴闕:即進京。潼關:在今陜西省潼關縣內。 ②紅葉:楓葉。 ③太華(huà):華山。山的西南有少華,為區別起見,故名太行。在潼關南面。中條:山名,主峰雪花在今山西省永濟市東南,處于太行山與華山之間,故名中條。在潼關北面。 ④迥:遠。河:指黃河。處在潼關與中條山之間。 ⑤帝鄉:指都城長安。漁樵:代指隱居生活。
賞讀
這首詩前六句寫景,把讀者引入一個秋濃似酒、旅況蕭瑟的境界。“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晚風撩動秋樹,秋葉色彩斑斕,詩中人以瓢代觴,痛飲在客舍亭前。其感情基調是悲壯的,表達了詩人彷徨的心態。但詩人并沒有久久沉湎于離愁別苦之中,中間四句筆勢陡轉,運用大手筆勾畫出雄渾蒼茫的四周景色。騁目遠望,是主峰高聳的西岳華山;北面,隔著黃沙,又可見連綿蒼莽的中條山。天將放晴,又拿“疏雨”中“過”字來烘托中條山,太華與中條顯得充滿活力,在浩茫無邊的沉靜中顯出了一抹飛動的意趣。此詩的確是許渾詩歌美學風格的代表作。詩人說:“才高詩易怨,愁極酒難降。”詩人連用四句寫景,缺一不可,條理清晰,絲毫沒有臃腫雜亂使人生厭之感。
最后兩句說,離長安不過一天路程,作為入京的旅客,許渾卻出乎意料地說:“我仍然夢著故鄉的漁樵生活呢!”作者這次應召入京前仕途坎坷,早已厭惡官場,但為生活所迫,又不能失去這份官薪,懷著這種矛盾心理,結束全篇,委婉得體,這首詩是許渾詩歌美學風格的代表作。
上一篇:《唐詩·王維·秋夜曲》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白·秋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