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獨坐敬亭山》原文|注釋|賞析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 釋
①敬亭山:山名,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六朝以來是江南名都,大詩人謝靈運、謝脁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
·導讀入境
李白七次游宣城,此詩作于天寶十二年(753)秋游宣城之時,距他被迫離開長安已整十年。長期的漂游生活讓他嘗盡了人間辛酸,看透了世態炎涼,增添了許多孤寂之感。
天上的鳥兒都高飛遠去了,漸漸地消失了蹤跡,寥廓的天空僅剩的一片孤云,也不愿留下來,悠閑地飄向遠方。除了敬亭山之外,似乎一切都離我而遠去。我凝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一動不動地看著我,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 我們相對而視,我看它不夠,它看我也看不夠。
·賞 析
詩人通過獨看敬亭山,抒寫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孤寂之情,也暗含著對現實的不滿。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兩句,描繪了眼見之景。鳥兒都飛走了,眾鳥喧叫消失后,使詩人的聽覺一下子靜了下來;孤云獨去,片片云朵匿跡后也立即讓詩人的視野清幽平靜了。仿佛一切都消失了,讀者也被引入了一個靜寂的世界。這兩句的寫鳥飛云去,卻因動而靜,以動襯靜。通過這靜寂的氛圍,詩人的孤寂的心境便烘托得可感可觸了。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二句,則運用擬人手法,寫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相”和“兩”把詩人和敬亭山緊緊拉到一起。“不厭”又給山注入了濃重的情感。此時的詩人和敬亭山恰如重逢的戀人,無言無語,相對而視,脈脈含情,敬慕之情便在對視中油然而起,靜謐的意境也在靜寂的氛圍和默默的對視中自然呈現。
詩人明寫山有情,實刺人世無情,而詩人橫遭冷遇后孤寂的心境,便在一片靜謐中更加突出鮮明了。
·思考題
本詩與《月下獨酌》所表達的心境一樣嗎?試談談你的看法。(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上一篇:李白《早發白帝城》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志和《漁父》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