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陸游·金錯刀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金錯刀行》是詩人從軍后第二年所寫。當時的詩人,初步實現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向,更堅定了驅逐金兵、收復失地的信心,并把這種感情訴諸筆墨,寫成了這首詩,此詩借歌詠刀來言明志向,抒發了誓死抗金、緊信中原必勝的豪情。
原文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②。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③。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④。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⑤。
嗚呼!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⑥!
注釋
①金錯刀:一種鑲有黃金紋路的寶刀。行:歌行。此詩作于乾道九年(1173),時陸游在嘉州。 ②白玉裝:用白玉來裝飾刀柄、刀鞘。 ③八荒:即八方。 ④史策:即史書。古代用竹簡寫字,竹簡編在一處稱策。 ⑤爾來:近來。天漢濱:漢川之濱。漢川即今流沙河,在四川境內。此處用漢水指代長江。南山:指終南山。 ⑥“楚雖”句:戰國末年,楚國被秦國所滅,楚人有謠諺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后來起兵推翻秦王朝的項羽便是楚人。中國:指南宋王朝。
賞讀
開頭第一句先寫刀外觀的華美:黃金涂面,白玉飾柄,金玉相映。接著寫刀的內質之美,“夜穿窗扉出光芒”,這里化用龍泉劍氣沖牛斗的典故,移劍為刀。這與《寶劍吟》中“寶劍”的“殷殷夜有聲”有異曲同工之妙。《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語:寶劍夜有聲是“慨然思遐征”,寶刀夜出光芒是“逆胡未滅心未平”。所以詩人的用意不在刀劍,而是在報國之心。
“丈夫五十功未立”,“丈夫”,指大丈夫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下》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陸游詩《胡無人》“丈夫出門無萬里,風云之會立可乘”,都是形容大丈夫的。“五十功未立”,指已年近五十而報國的功業還未完成。接著由刀引出“提刀”人,“提刀獨立顧八荒”,“提刀”人渴望建功立業,但因種種原因,有志難成,環顧四方,不禁痛起悲涼感,但既然已“提刀”,一定會有所作為。詩人此時盡管感慨萬千,然而卻并不頹喪絕望。這一句寫得形象生動,意境蒼涼。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這是使詩人感到慰藉的,因為他并不孤立,結交了一批力主抗金的忠義之士,他們“相期共生死”,充滿了勝利的希望。
七八兩句,進一步抒寫了詩人與奇士的內心世界:“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名”,這里是“功”的同義詞,唯有殺敵立功,才可名垂青史。一“恥”字深刻表現了“滅虜”立功名的急切心情。“天子”與國家緊密相聯,所以“報天子”也就是報效國家。
“爾來從軍天漢濱”,“爾來”是“近來”的意思。“南山曉雪玉嶙峋”,形容終南山的積雪。陸游曾建議:“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在《山南行》中認為“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他想以漢中為恢復中原的根據地,因此到了漢中,就產生了大干一番的雄心壯志,非常興奮激動。
詩人在最后情不能遏,發出了最強音“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常常中國空無人!”前句借用了戰國時的兩句楚民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詩人借這一典故比喻宋人的國仇必報不可。“豈有常常中國空無人”,這一反詰充滿浩然正氣。盡管事實上南宋已國力衰微,但詩人感到士氣正濃,定能收拾河山,更何況“京華”多“奇士”,“中國”并非“空無人”,詩的結尾兩句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
這首詩語氣自然,境界寬闊、聲勢恢宏,沈德潛《說詩晬語》曾贊曰:“帶情韻以行。”
上一篇:《唐詩·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文天祥·金陵驛①(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