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元稹·遣悲懷三首》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太子少保韋夏幼女韋叢,二十歲時嫁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去世。元稹為悼念亡妻,穆宗朝為相時寫下了這三首悼詩,抒發自己深深的悲痛和對亡妻的無限思念。
其一
原文
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①。
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②。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③。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④。
注釋
①謝公:東晉謝安。借指韋夏。韋夏這時也身居高位,死后又追贈為仆射,相當于宰相。偏憐女:謝安侄女謝道韞,最得謝安寵愛。這里借喻韋氏。黔婁:戰國時齊國貧士,這里喻詩人。乖:不順利,不如意。 ②畫篋:草編的箱子。泥:親昵,軟磨硬纏之意。 ③甘長藿:甘心長期以豆葉充食。仰古槐:靠古槐枝葉作柴燒。 ④營奠:安排祭奠。營齋:延請僧道念經以超度亡靈。
賞讀
這一首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間的恩愛,并表達自己的抱憾之情。首聯用典寫妻子甘于屈身下嫁。“謝公小女”,是指東晉宰相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詩人在這里借指妻子韋叢,表明妻子娘家地位之高;黔婁,是戰國貧士黔婁詩人借以自喻,說明自己家貧。
中間四句寫妻子對詩人的好處和辛勞。以黔婁之家,“搜畫篋”依然“我無衣”,而妻家富有,只好以此衣換彼衣;為滿足詩人的“一口饞”而甘愿以釵換酒。如此妻子令人不能忘懷。
頸聯寫妻子操持家務的辛勞。野菜也能比家菜香甜,可見烹調手藝高超;古槐落葉也要運回家中當作柴薪,可見妻子辛勞。如此聰明能干的妻子怎能忘懷。這幾句用筆干凈,傳神寫照,活畫出妻子的形象。通過妻子的操勞更暗襯自己家境貧寒。回應上文,又能為下文回轉釀勢。
尾聯出語雖然平和,內心深處卻是極其凄苦的。
這首詩以用典開句,以明暗兩線來寫:明寫妻子種種好處,暗寫家貧,以映襯手法說明妻子的賢德及作者的懷念之情。對“妻子”形象的塑造很成功。詩句詞語淺白,而意義深刻。以樸素之筆寫真摯之情,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
其二
原文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①。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注釋
①施:施舍與人。行:快要。未忍開:意為妻子用過的針線保存不忍心去打開。 ②夢:指夢見你。送錢財:送錢財做善事為妻子添冥福。
賞讀
首聯為總起之句。敘明妻死之后的情況。
中間四句寫詩人對亡妻的懷念之深。為避免見物思人,而把妻子衣服送人,封存妻子做過的針線,可見詩人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愛屋及烏,對妻子的婢仆也高看一眼,做夢也要給妻子送錢。今非昔比,丈夫想報答妻子于是便“憐婢仆”,“夢送錢”,可見丈夫對妻子的懷念之深。尾聯兩句從泛說而起落到“貧賤夫妻”的特指上,充分說明自己喪偶的不同一般悲痛之情。
這首詩沒有用任何修辭手法,也沒有任何華麗詞藻,只是平鋪直敘,可是平實的感情卻是很深厚,讀了催人淚下。
其三
原文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①。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②。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③。
注釋
①鄧攸:西晉人,河東太守,據《晉書·鄧攸傳》載,戰亂中他舍子保侄,卻終于無子。潘岳:西晉人,字安仁,妻死后作《悼亡詩》三首,為世傳頌。這里均借以自喻。韋叢生了五胎,只留下一女。 ②窅冥:幽暗。他生:再生。 ③惟將句:意為終夜不得安睡。未展眉:指韋叢生前過清苦生活。
賞讀
這首詩總括悲君自悲之深情,表白自己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可看作過渡,承前啟后,以“悲君”總括上兩首對妻子的懷念之情,又以“悲己”引出下文。
接下來詩句細寫:詩人思亡妻而悲自己活在世上也沒有多長時間了;詩人用了鄧攸舍子保侄及潘岳善寫悼詩的典故。悲哀像鄧攸那樣舍子保侄的好人卻無子,可見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悲哀像潘岳那善寫悼詩也不能于事有補。死后同穴沒有什么意義,又是作者一個悲哀;來世做夫妻也就不一定有希望了,更使詩人悲哀。
尾聯寫自己的將來。對照上面所述種種悲哀,一切都已注定,沒有希望,作者只好無可奈何的道出這樣的心跡,永遠想念妻子,以終夜“開眼”來報答她“平生未展眉”。
這首詩也未用華麗詞句,而以質樸感人的語言寫出人人心中有而人人口中無的意思來。詩中只列了兩個典故,敘事也平淡,然而寫情真實,癡情纏綿,哀婉凄涼。
上一篇:《唐詩·李頎·送陳章甫》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