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詩歌·譚嗣同·有感一章》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表現了譚嗣同變法圖存的急迫心情和熱忱的愛國情懷。他曾在《興算學議》中說:“中國不變法以期振作,使外洋入而代為變之,則養生送死之權一掉之外人,可使四百兆黃種之民胥為白種之奴役矣!”為全國同胞敲響警鐘,提醒人們勿忘國恥。這首詩與丘逢甲的《春愁》堪稱伯仲之間。
原文
世間無物抵春愁②,合向蒼冥一哭休③。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注釋
①這首詩作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春天。甲午中日戰爭之后,中國處于帝國主義的瓜分之中,民族危急日益加深。譚嗣同對此憂心如焚,“有感”即因此而作。 ②春愁:本指春天的憂愁,此指對國事的無限憂慮和悲痛。 ③合:應當。蒼冥:蒼天。一哭休:指痛哭一場才肯罷休。
賞讀
《有感一章》這首詩是一首寫大憂和大痛的七言絕句。
首句“世間無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間沒有什么能夠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極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暗帧?,抵不住的意思,這個動詞使后面春愁一詞一下子具體化形象化了,并給人無盡的想象。春天本來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戰爭失敗而與日本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從此,為春天留下了民族恥辱的陰影。當春天再次來臨時,這種亡國之恨當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銘心的。
“合向蒼冥一哭休”,緊承首句,進一步寫悲。只有面對蒼天,放聲痛哭一場才能罷休,然而這“哭”字又不僅僅寫悲,因為是向著蒼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憤。
“四萬萬人齊下淚”,由個人悲轉向億萬廣大同胞悲,表現的是更大的悲痛。同時也表明了詩人的思想情緒與億萬廣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處是神州”,點明了以上三句所寫憂愁和悲痛的原因。在蒼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到底在何處呢?被帝國主義瓜分了,這怎能不使詩人和全國億萬人民痛哭呢?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國土淪陷、國家危亡的無限憂慮和悲痛,表達了對清王朝腐敗無能、賣國求榮的憤慨,但這首詩寫憂寫痛并不使人沉溺于憂愁和悲痛,而給人一種催人警醒、奮爭的潛在力量。
上一篇:《唐詩·杜甫·曲江二首》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蘇軾·有美堂暴雨》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