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愈2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3。董生舉進士4,連不得志于有司5 ,懷抱利器6,郁郁適茲土7。吾知其必有合也8,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9,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10! 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11,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12!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13。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14,復有昔時屠狗者乎15? 為我謝曰16:“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17。”
1序:贈序。董邵南:作者友人,年齡較作者為小。2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大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3燕趙:指戰國時燕國趙國所屬之地,即今河北省一帶。稱:以……著稱。感慨悲歌之士:指豪俠之士,如《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高漸離等。4舉進士:被鄉里推舉參加科舉考試。5“連不得志”句:意為沒有考中。有司,指負責考試的官員。6利器:喻突出的才干。7郁郁:沉悶貌。適:前往。茲土:此地,指河北。8有合:有遇合,即遇到好時機。9茍:如果。慕義強仁:敬慕仁義努力實行仁義。10矧(shen):何況。出乎其性:意為仁義出于本性。11化:教化,教育感化。移易:改變。12惡(wu):哪里。古所云:古時所說,即上文“燕趙古稱……”。13聊:姑且。吾子:對人尊敬且親切的稱呼,用于平輩或年少者。卜:測試。14吊:憑吊。望諸君:戰國時趙人樂毅的封號,他在燕國任上將軍,立大功,晚年不被任用,死于趙國。15屠狗者:指隱居于市井的豪俠之士。《史記·刺客列傳》記,荊軻“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16謝:問候、告訴。17出而仕:出來做官,意為為朝廷效力而不要在河北為藩鎮勢力所用。
【析點】 年輕的董邵南屢試不中,將去藩鎮控制的河北尋找出路,韓愈以此贈序名為送行,實則意在勸阻他前往。但韓愈不阻止、不教訓,而是委婉深曲地加以誘導。韓愈先對董邵南的遭遇表示同情,估計他到那里會得到重用,勸他努力;此層是順著對方的思路講,實際是陪襯。其次說“風俗”會隨著“教化”而改變,今異于古,能否得到重用可不一定;這一層是發出疑問,仍勸對方努力,但已含有啟發誘導的意味了。最后那拜托董邵南辦事的口氣,實際是說那里自古就有許多不被重用的功臣義士,他們應回到朝廷來;這一層是借古說今,借他人勸對方,曲折地表達出反對董邵南投奔河北藩鎮的深衷。此番言辭,正如明人郭正誠所論,是“妙在轉折,意在言外”(《韓文杜律》),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所論,是 “無限開闔,無限變化,無限含蓄”(《古文觀止》評語)。
為了適應內容上啟發誘導的需要,不僅文章的進展是曲折的,用語也采取了估計、揣測、感嘆的句子,啟示對方思考,而且多處使用虛詞和語氣詞,形成迂曲跌宕、一唱三嘆的語勢,表達出韓愈對董邵南的同情、愛惜與期望之情。
董邵南受此贈序是否接受了韓愈一番苦口苦心? 史無明文;不過,韓愈把他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的進步的政治態度宛轉曲折地留在了文中。
上一篇:《送王進士之仕揚州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送薛處士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