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杜甫·曲江二首》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曲江也叫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原為漢武帝所建,開元中疏鑿為勝景,有紫云樓、芙蓉苑、杏園、慈恩寺等。花開環列,池水澄明,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杜甫在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遺”的時候,寫下了這二首詩,抒發詩人不得志的心理。
原文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賞讀
這首詩寫詩人在曲江觀花吃酒,并抒發感慨。前四句寫詩人邊喝酒邊觀賞風吹花落的情景。詩人見景生情,托物言志,表現內心的惜春情緒。“一片花飛減去春”是說一朵花的花瓣被風吹不會感到春色已減,讓人發愁,那么“風飄萬點”就更讓人愁不堪言。詩人眼看著枝頭殘花被不斷吹走,不自禁地酒越喝越多,本想借酒澆愁,可卻愁上添愁。這四句詩,蔣弱六評曰:“只一落花,連寫三句,極反復層折之妙。接下第四句,魂消欲絕。”由這四句的景色描寫,可以明顯地感到春光易逝。五六句詩人的目光從飄落的花瓣上轉移到遠處。江邊住人的小堂如今被翡翠鳥筑起了窩,苑邊原來雄踞在高冢前的石雕麒麟倒臥在地,一片荒涼寂寞的景象。詩人觸景生情,寫出了須及時行樂、不要被浮榮絆身、丟掉自由的最后兩句詩。詩人當時任左拾遺,但他的建議卻不被肅宗采納,詩中“浮榮”即指這個官職。
第二首詩承第一首“何用浮榮絆此身”而來,。首二句寫詩人雖貧但好酒,以致日日典春衣的風流自在。因日日典衣,可以想見冬衣早已被典,所以雖是暮春天氣,詩人只好典春衣了,典衣是為每日江頭盡醉,盡管如此,詩人所行之處仍有酒債,并且用“人生七十古來稀”進行自我勸解,表明詩人人生苦短、應及時縱酒行樂的心理。仇兆鰲注:“酒債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須盡醉。二句分應。”五六句寫詩人觀賞到的江頭景物:蛺蝶穿花、時隱時現,蜻蜓點水、上下緩飛。七八句表現詩人對春花的留戀,希望春光暫留,與自己相與相賞,不要相違相離。
仇注引張礏語云:“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詩中描繪了暮春之景,并把惜春、留春之情融入其中,含蓄而深沉地表達詩人吃酒、賞花、及時行樂行為的社會意義,耐人尋味。
上一篇:《唐詩·李商隱·晚晴》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近現代詩歌·譚嗣同·有感一章》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