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一剪梅 懷舊》
十年愁眼淚巴巴。①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團燕月照窗紗。②樓上胡笳,塞上胡笳。玉人勸我酌流霞,③急捻琵琶,緩捻琵琶。④一從別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⑤
【注釋】 ①十年:汪元量隨三宮北上,至元十三年(1276)秋初抵大都,此詞即作于至元二十三(1286)年。如果是舉其整數,作年也應該在此前后幾年中。巴巴:形容詞尾,有極甚的意思。②燕月:大都古屬燕地,故云。③玉人:一起北來的宋宮女。流霞:原指神話中的仙酒,后泛指美酒。④捻:彈奏琵琶的一種指法。汪元量為宮庭琴師,經常借琵琶以抒心聲,故詞中多次提及。⑤寄梅花:用南朝陸凱驛寄梅花故事。見劉辰翁《江城子》注⑤。
【譯文】 十年以來,眼中含愁,淚水拋灑。今日也想家,明日也想家。燕地一輪明月,映照在窗紗。樓上吹奏起胡笳。應和著塞上的一片胡笳。
美人勸我多飲美酒,心懷暢達。急緩變化,彈奏起了琵琶。自從分別之后,各在天涯。希望能寄來一枝梅花,請不要寄來梅花。
【總案】 南宋滅亡后,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人皆已對元統治者俯首稱臣。汪元量卻歸心彌堅,此志不可奪。雖然元統治者極力引誘,對他較寬厚,但日日夜夜,他仍然要忍受思舊思家苦痛的折磨。這首詞就是這樣一種強烈情緒的抒發。身為南宋遺民,他始終不能習慣北方的風俗和景物,這一切只能牽引出更多的故國之思、故鄉之戀。詞人以淚洗面,在苦痛中煎熬余生。通篇以情帶景,清疏明朗,凄切哀怨,矛盾復雜的心理活動,刻劃得細膩入微。頗有民歌風味。此詞作后二年,汪元量即被放歸江南,總算是夙愿得償。
上一篇:黃庭堅《鷓鴣天》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醴陵士人《一剪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