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曹寅·古北口中秋》原文賞析
山蒼水白臥牛城,三尺黃旗萬馬鳴。半夜檀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
“古北口”,又名 “虎北口”,為長城上的一個關口,古代軍事要地,在今北京市密云縣。這首詩編在《楝亭詩鈔》第一卷中,大約作于曹寅任御前侍衛(wèi)時。在中秋月明之夜,詩人登上長城古北口,登臨送目,縱筆抒寫所見,言語之中透露出一股豪邁之情。
首二句就以縱橫開闔的筆力,寫出月夜之下臥牛城一帶的景象。“臥牛城”,即指古北口城。月色映照下,這里的山顯得更蒼茫、遒勁,水發(fā)出銀色的光芒。這僅僅是自然界的形勢。第二句寫人的聲威,在三尺黃旗之下,人聲鼎沸,萬馬齊鳴。“黃旗”,這里指皇帝儀仗所用的旌旗。這可能是康熙皇帝御駕親臨視察古北口軍事要地。前句是以靜態(tài)的“山蒼水白”,寫出自然形勢的宏偉寥闊。后句從動態(tài),以“黃旗”飄揚、“萬馬鳴”,寫皇帝的聲威和軍容之雄壯。
動靜相間,筆法多變。更應注意的是,這兩句運用色彩的細節(jié),以白、黑、黃所構成的畫面,顯示了比較肅殺的氣氛。
第三句點明時間是中秋之夜,照應了題目。地點是檀州。檀州是密云的故治,明清屬順天府,今屬北京市。這里的“檀州”,即指古北口,是為避重復而變化。這是一個過渡句,即照應前二句,點明前二句所見皆為月下之景,尤其是中秋夜月下之景; 又下啟第四句:“河山表里更分明”,中秋明月照映下的山河,其形勢之險峻、巍峨更顯得分明。詩人的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詩中含有“頌圣”成分,這在第二句中有所透露,但表面看不出來。讀來只覺氣勢磅礴,格調蒼勁。與唐初詩歌相比較,雖無那種蓬勃進取、豪邁恢宏的氣度,但也不失為一首積極向上之作,這在清詩中還是少見的。
上一篇:古詩《吳嘉紀·去歲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陳燦霖·古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