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李憑箜篌引》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這是李賀描寫彈奏箜篌的名篇。李憑,當時供奉宮廷的樂師,以彈箜篌聞名。箜篌,一種彈撥的弦樂器。引,古詩的一種體裁。詩人以深刻的理解和奇巧的表達,傳神地再現了演奏者創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是當時的宮廷樂師李憑精堪的箜篌演奏技藝的形象記錄。
全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開頭四句,點出李憑彈奏的時間(“高秋”)、地點(“中國”即國中,指國都長安),概括地寫出他的“彈箜篌”的藝術感染力。先寫琴、寫聲,再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寫,突破程式,標新立異,突出樂聲,先聲奪人。第二部分,第五句起直至篇末,多方設喻,馳騁想象,極力描寫彈奏技藝的高妙,以及它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境界的動人。
第二部分的前六句,即“昆山玉碎鳳凰叫”到“石破天驚逗秋雨”,具體描摹出樂聲情調的豐富多彩和人間天上都受感染的神奇效果:它或如昆山玉碎的清越,或如鳳凰和鳴的嘹亮;有的如芙蓉泣露的凄切,有的如香蘭歡笑的明麗;溫和足以使長安的冷光消融,深情足以使宮中的紫皇心動;以至天驚石破,秋雨驟降。最后四句,再進一層,更把聽者引入夢幻般的神山、月宮,極力渲染出無論男女神仙,還是魚姣月兔都被樂曲聲打動的奇瑰情景。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豐富而奇特,夸張大膽而驚俗,神話傳說的大量運用,既自然貼切,又引人遐想,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特別是“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兩句真可謂神來之筆,歷來膾炙人口。
詩人多方設喻,借助聯想,使得抽象而不可捉摸的箜篌樂聲轉化成具體而可見可感的鮮明的物象,這是此詩能成為“摹寫聲音至文”,可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瑟》媲美的一大原因。
詩的構思新穎而獨具匠心,辭采絢麗而不涉妖冶,用語字字精警,幾乎句句都新奇獨創,未經人道,充分表現出李賀奇詭璀璨的藝術風格。
上一篇:李商隱《舊將軍》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元稹《江上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