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憶秦娥·萬俟詠》
天如洗。金波冷浸冰壺里①。冰壺里。一年得似②,此宵能幾。 等閑莫把闌干倚③。馬蹄去便三千里。三千里。幾重云岫④,幾重煙水⑤。
①金波,酒名。亦泛指酒。 ②得似,怎似,何如。 ③等閑,輕易,隨便。 ④云岫,語本晉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后因用“云岫”指云霧繚繞的峰巒。 ⑤煙水,霧靄迷蒙的水面。
這是作者抒發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理想、表達自己遠大志向的小令。
詞的上片主要寫作者的“瀟灑”。“天如洗”。萬里碧空,不見烏云,湛藍如洗。月光清幽,撒滿大地。“金波冷浸冰壺里。冰壺里”。月光之下,郁悶之人,喝著冷酒。一冷一冰,由冷到冰,兩個冰相連,讓讀者感到的不僅是涼意,而是從手冷到心,更何況作者呢。即便如此,這也是作者的奢望。“一年得似,此宵能幾”。這樣的夜色,這種享受,對于作者而言,一年又能得幾回?充滿寒意的月光浸泡著詞人冰冷的心;冰冷的酒漿更增添了作者的憂愁。然而在“冰冷”與“憂愁”中,讀者卻感到了詞人的熱情,感到了作者對國家的熱愛。
詞的下片抒發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好一個“等閑莫把闌干倚”,它讓讀者看到了作者的不甘寂寞,感到了詞人的不再沉淪,而且也讓讀者看到了行動:“馬蹄去便三千里。三千里。”詞人躍馬揚鞭,馳向遠方,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愿望。但路漫漫,不光修遠,更有無數的艱難險阻等在前面。“幾重云岫,幾重煙水”。這是自然之景,更是社會現實。對此作者早有心理準備,他的理想與愿望一定會實現的。在此,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有理想、有志向、有行動的英雄形象,讓我們看到社會的希望。
綜觀全詞,意境開闊,感情豪邁,低沉中有激昂,整首詞中充滿著豪放之氣。
●憶秦娥,詞牌名,又名雙荷葉、秦樓月、蓬萊閣、碧云深、花深深。相傳李白首制此詞,因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國的女子弄玉。傳說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兒,愛吹簫,嫁給仙人蕭史。在李白詞中指的是秦地(今陜西省一帶)一個女子。雙片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韻,一疊韻。通常用入聲韻。另有別格改用平聲韻。
●萬俟詠精通音律。他與周邦彥、田為、晁元禮等共同審定舊調,創造新詞。其詞審音辨律,造語典麗,每出一詞,次日即盛傳都下。所作內容不外頌揚“仁主祈祥為民,非事行春”,歌唱“太平無事,君臣宴樂,黎民歡醉”,正反映了北宋末年統治集團沉迷聲色歌舞的昏庸腐朽。另有相當一部分詞,如“恨鶯花漸老”“燕子飛來花在否”之類,即王灼所稱“源流從柳氏(永)來”,而評其“病于無韻”。其實這一類詞,也不乏佳作,如題作《雨》《山驛》的兩首,題作“別情”的《憶秦娥》,都是語淺情深,頗饒韻致的。黃庭堅曾稱之為“一代詞人”“發妙旨于律呂之中,運巧思于斧鑿之外”。
●萬俟詠詞作,曾自編成集,分“雅詞”“側艷”二體,取名為“盛萱麗藻”。后又刪去“側艷”一體,再編成集,另分“應制”“風月脂粉”“雪月風花”“脂粉才情”“雜類”五體,周邦彥、田為均為其作序,周邦彥取名《大聲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多難之秋,每一位有志之士,都想把自己的才華貢獻給自己的祖國。
馬詩(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馬詩》是作者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作者開篇就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富有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然而對于志在報國的愛國者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在此作者借馬抒情:什么時候才能騎著披上威武鞍具的駿馬,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詩人渴望伯樂,企盼有識之人,能夠慧眼識人,以效大用。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此詩屬寓言體,作者以雪喻沙,以鉤喻月,賦比興相結合,語言凝練生動,鏗鏘有力地表達了自己想建功立業的心聲。
等閑莫把闌干倚。馬蹄去便三千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上一篇:宋詞《憶帝京·柳永》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憶秦娥·汪元量》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