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念奴嬌 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①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②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③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④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⑤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⑥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⑦
【注釋】 ①洞庭青草:洞庭湖在湖南岳陽縣西南,青草湖與洞庭湖相通,總稱洞庭湖。②玉鑒瓊田:形容洞庭湖如同玉鏡和白玉田地。③明河共影:天上的銀河與洞庭共同被月光照耀著。④嶺表徑年:指作者在五嶺以南的靜江府(桂林)做官一年多。嶺,指五嶺,即大庾嶺、始安嶺、臨賀嶺、桂陽嶺、揭陽嶺。嶺表,五嶺以南。孤光,指月亮。⑤蕭騷:蕭疏,此指頭發稀疏。滄溟;大水彌漫貌。⑥盡挹(yi義)西江:舀盡長江之水(為酒)。挹,用勺子舀水。西江,西來的長江。細斟北斗:以北斗為酒器,慢慢斟酒。北斗七星形如舀酒的斗,故云。萬象為賓客:邀請宇宙萬物為賓客。⑦不知今夕何夕:意謂今夜美妙難言。《詩經·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譯文】 中秋將到,洞庭湖和青草湖上沒有一點兒風濤。萬頃湖面如同玉鏡玉田,我的一葉小舟在上面浮漂。明月灑下它的光輝,銀河和湖面都與月光相映,上下一片澄徹明皎。我安閑地領略著這月夜風光,真是有說不出的美妙。
回想我在嶺南做官一年多,我的心象月光下的冰雪一樣純潔美好。而今我鬢發稀疏,兩袖清風,穩坐小舟在廣闊的湖面上逍遙。舀盡這長江之水作為美酒,把北斗星座當作斟酒的酒杯,把宇宙萬物作為賓客相邀。敲擊著船舷獨自長嘯,不復知此時是何夜何宵!
【集評】 宋·葉紹翁:“張于湖嘗舟過洞庭,月照龍堆,金沙蕩射,公得意命酒,唱歌所作詞,呼群吏而酌之,曰:‘亦人子也。”其坦率皆類此。”(《四朝聞見錄》)
宋·魏了翁:“張于湖有英姿奇氣,著之湖湘間,未為不遇。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方其吸江酌斗,賓客萬象時,詎知世間有紫微青瑣哉!”(《鶴山大全集》)
明·田藝蘅:“杜工部‘關山同一點’,岑嘉州‘嚴灘一點舟中月’,又:‘草頭一點疾如飛’,又: ‘西看一點是關樓’,又:‘凈中云一點’,花蕊夫人云:‘繡簾一點月窺人’,張安國詞‘更無一點風色’,夫月、云、風也、馬也,樓也,皆謂之一點,甚奇。”(《留青日札》)
清·黃蘇:“寫景不能繪情,必少佳致。此題詠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縱寫得壯觀,亦覺寡味。此詞開首從洞庭說至‘玉界瓊田三萬頃”,題已說完,即引入‘扁舟一葉’。以下從舟中人心跡與湖光映帶寫,隱現離合,不可端倪,鏡花水月,是二是一。自爾神采高騫,興會洋溢。”(《蓼園詞選》)
清·查禮:“集內《念奴嬌·過洞庭》一解,最為世所傳誦。其中如:‘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徹。’又云:‘短鬢蕭疏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此皆神來之句,非思議所能及也。”(《銅鼓書堂詞話》)
清·宋翔鳳:“故北宋之初,未嘗不和,由自治有策。南宋之末,未嘗不言戰,以自治無策。于湖《念奴嬌》詞云:‘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亦惜朝廷難與暢陳此理也。”(《樂府余論》)
清·王闿運:“飄飄有凌云之氣,覺東坡《水調》猶有塵心。”(《湘綺樓詞選》)
【總案】 張孝祥于乾道元年(1165)知靜江府(今廣西桂林),治有政績。但因受到攻訐,于次年落職北歸。路過洞庭湖時,他作此詞以寫其光明磊落而又憤恨不平的胸懷。詞中明月下水天交輝、澄明凈徹的平湖夜色,正是詞人高潔品質的寫照,而吸江酌斗、賓客萬象卻又表現了作者面對小人讒害的豪邁氣概。但從詞人的鬢發蕭騷、兩袖清風和獨自泛舟、痛飲長嘯,又隱含著內心的寂寞、不平和悲憤。此詞景中見情,湖光與心跡相映帶,渾融無間。作品運用想象和夸張,筆勢雄奇,感情豪邁灑脫,可與蘇軾《水調歌頭》中秋詞相比美。
上一篇: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仙倫《念奴嬌送張明之赴京西幕》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