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賀新郎》
近聞北虜衰亂,諸公未有勸上修飭內(nèi)治以待外攘者。①書生感憤不能已,用辛稼軒《金縷》詞韻述懷。②此詞蓋鷺鷥林寄陳同甫者,韻險甚。③稼軒自和凡三篇,語意俱到。捧心效顰 ,則不自揆,④同志毋以其迂而廢其言。
往事何堪說。念人生、消磨寒暑,漫營裘葛。少日功名頻看鏡,綠鬢鬅鬙未雪。⑤漸老矣、愁生華發(fā)。國恥家仇何年報,痛傷神、遙望關(guān)河月。悲憤積,付湘瑟。⑥
人生未可隨時別。守忠誠、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誤國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嘆南北、久成離絕。中夜聞雞狂起舞,袖青蛇、戛擊光磨鐵。⑦三太息,眥空裂。⑧
【注釋】 ①北虜:指金人。②辛稼軒:即辛棄疾,字稼軒,參前辛棄疾小傳。金縷詞:此指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賀新郎》詞調(diào),一名《金縷》、《金縷曲》。③鷺鷥林:在江西上饒附近。辛棄疾曾追送陳亮至此。陳同甫:名亮。見前陳亮小傳。④捧心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眉,她鄉(xiāng)里的丑女見之以為美,歸亦捧心皺眉。她鄉(xiāng)里的人見之,有的閉門不出,有的攜妻、子而去。見《莊子·天運》。后因謂以丑拙學(xué)美好為“效顰”。此為作者自謙之詞。不自揆:不自量力。⑤鬅鬙(pengseng朋僧):發(fā)亂貌。曾鞏《看花》詩:“但知抖藪紅塵去,莫問鬅鬙白發(fā)催。”⑥湘瑟:語出《楚辭·遠(yuǎn)游》:“令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瑟:一種弦樂器。⑦聞雞狂起舞:晉祖逖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他們在半夜聽到雞鳴聲,即同起舞劍。見《晉書·祖逖傳》。青蛇:劍名。戛(jia莢)擊:敲擊。戛,戟。一說長矛。⑧眥(zi自):眼眶。眥裂,眼眶破裂,形容盛怒。空:白白地。
【譯文】 往事真是不堪回憶!想人生的光陰,在冬夏春秋周而復(fù)始中消磨,無非是為衣食住行而經(jīng)營算計。年青時豪情沖霄,為建功立業(yè)常在鏡中端詳,照見的是,一頭蓬亂的烏發(fā)和朝氣。如今人漸老了,已是滿頭如雪的白發(fā)和滿腹愁思。等到何年何月,能雪國恥報家仇?月下遙望淪陷的關(guān)河,我的心啊,痛絕欲碎。郁積著滿腔的悲憤何處泄?只有發(fā)為歌詩,讓湘靈為我鼓瑟。
正直的人從不隨風(fēng)改變自己的思想意志!不廢棄天意,誓死守著一顆忠誠的心,自然能言行一致。那些賣國投降者今在何處?想起來真是怨恨徹骨不已!悲嘆啊祖國的大江南北,竟久已被隔絕成兩個天地。我常如祖逖在夜半聞雞起舞,緊握著青劍敲擊得寒光閃起。我只有嘆息呀嘆息,空令我圓睜的雙目破裂。
【集評】 清·紀(jì)昀等:“(劉學(xué)箕)集中諸詞,魄力少遜辛棄疾。然如其和辛棄疾《金縷詞》韻述懷一首,悲壯激烈,忠孝之氣,奕奕紙上,不愧為韐之子孫。雖置之《稼軒集》中,殆不能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六二《方是閑居小稿》)。
【總案】 雖說是往事不可言,而他卻頻頻道來,只緣是滿腔悲憤無處說。他慨嘆人生,慨嘆功名,慨嘆奸臣賣國,慨嘆南北久絕,慨嘆寒劍空舞,于一唱三嘆之中,隱現(xiàn)出一肚皮的憂恨。全詞有著巨大而復(fù)雜的感情容量,感情的波動成曲線形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強(qiáng)烈的主體意識和個性特征。在對人生、對時代、對國家民族前途的深刻反思中,表明了他堅定的人生信念和立志恢復(fù)的豪情壯志,以及對朝中諸公安居一隅,不思攘外的悲憤。隨著作者感情的細(xì)微變動,我們仿佛聞到他的嘆息之聲。全詞猶如青蛇狂舞,只見寒光閃爍而不見首尾。
上一篇:辛棄疾《賀新郎》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蔣捷《賀新郎》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