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無名氏
一點緇塵涴素衣,斑斑駁駁使人疑。
縱教洗遍千江水,爭似當年未涴時。
這首詩抓住一個為人們所熟悉的生活現象,以質樸、淺近的語言,道出了一個通俗的人生哲理:生命原如白色衣服一樣純凈無瑕,人生旅途上的任何一絲大意、草率都可能釀成永久的遺恨。
中國人自古看重操守。將純潔的品行比作素衣也非僅此一例。陸機曾有“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為顧彥先贈婦》)的詩句,陸氏這里以素衣喻少女的貞操,與之相比,《油污衣》詩中的意象運用要寬泛得多。作者以人的品德行為的全過程著眼,以一種更深沉的眼光,使這組意象涵蓋了更普遍的范疇。詩一開頭并無驚人之筆:一點污漬,玷污了潔白的衣服,洗不干凈的污跡若隱若現,總讓人疑忌。這種情況很容易理解,正如一個人,若犯過什么過錯,別人總會長久地不信任他,甚至永遠猜忌他,提防他。這種現象雖不合理,卻是有史以來客觀存在的,就像油污衣遭人冷遇一樣常見。染上斑點的白衣服,再洗得干凈,也會留下斑駁的痕跡,留下一個無可挽回的遺憾。人們深知與其鑄成過錯之后才去悔恨,不如開始就嚴肅、認真地對待人生。古人“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的勸戒,從防患于未然這個意義上講,是可取的。否則,率性而為,甚而玩世之舉,都是一點點飛揚的污垢,稍一疏忽便會在生命的素衣上制造一個無法洗清的污跡。
詩人還進一步強調不被污染的重要,“縱教洗遍千江水,爭似當年未涴時”。千江水,可見用水之多,亦見洗刷之勤。即使千江水都洗遍了,也不如未涴時的純潔。“爭似”,怎似之意,和“縱教”相呼應。一點緇塵,用千江之水洗汰,還不如未涴之時,可見要洗盡污點不容易。
詩人顯然是以油污衣比喻人的品德受污染。衣服上的一點油污還可洗,即就是洗不凈也無礙大事,可人的靈魂受了污染,則相當嚴重了。人品受污,即就是本身改正了,還不容易消除原先在外界形成的影響,加之有的人以成見看人,往往疑其污點仍在。這才使詩人發出了“縱教洗遍千江水,爭似當年未惋時”的感嘆。
我們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問題,有了污點是可洗刷的,不會永遠不變,既能變污也能變潔。但從防止污染的角度來講,這詩倒能給人以鑒戒,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上一篇:《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宋]辛棄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浩歌(節選)·[唐]李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