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綺寮怨》
上馬人扶殘醉,曉風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楊里、乍見津亭。①當時曾題敗壁,蛛絲罩、淡墨苔暈青。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去去倦尋路程。江陵舊事,何曾再問楊瓊。②舊曲凄清,斂愁黛、與誰聽?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情。何須渭城,歌聲未盡處,淚先零。③
【注釋】 ①津亭:渡口的亭子。唐·張九齡《春江晚景》詩:“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②“江陵”二句:唐·元稹《和樂天示楊瓊》詩:“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楊瓊初喚出。腰身瘦小歌圓緊,依約年應十六七。去年十月過蘇州,瓊來拜問郎不識。……”自注;“楊瓊本名播,少為江陵酒妓,去年姑蘇過瓊敘舊,及今見樂天此篇,因走筆追書此曲。”白居易《問楊瓊》詩:“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聲。欲說向君君不會,試將此語問楊瓊。”此詞用其事。周邦彥曾居荊州(江陵),此處用楊瓊一典,借喻自己在該地與歌妓的交往。③渭城: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有“渭城朝雨澠輕塵”句,故又名《渭城曲》,后用“渭城”作為離別之曲的代稱。
【譯文】 我被扶上馬時還是醉醺醺,清晨的涼風也沒有將我吹醒。遠處綠瓦紅檐的樓閣映照著曲曲的水岸,垂楊掩映處忽然看見了渡口的長亭。記得當年我曾在這里的破舊墻壁上題詩,如今只見蜘蛛網籠罩,淡淡的墨痕上苔暈青青。我想起自己來來去去地奔波,歲月如水流不停。我在這舊游之地久久徘徊,愁苦滿懷嘆息聲聲。走吧,走吧,我也懶得尋找前方的路程。我在荊州聽歌觀舞的事情已成過去,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有去詢問江陵名妓楊瓊!我想象她如今仍在演唱舊日的凄涼歌曲,可是她肯定緊鎖愁眉不高興。因為歌兒雖美,卻沒有知音傾聽。往日尊前共飲的老朋友如果還健在,他們一定十分想念我,對我懷著關切之情。唉,何須再高唱充滿離情別緒的《渭城曲》,歌聲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我早已泣不成聲,熱淚飄零!
【集評】 清·陳銳:“周清真《綺寮怨》第三、四句‘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楊里、乍見津亭’。元人王竹澗則云:‘疏簾下、茶鼎孤煙,斷橋外,梅豆干林。’純作對偶語,不成《綺寮怨》矣,此不明句調之失。鄙人嘗論詞有單行,有儷體,學者不可不考。至陳西麓和作失去清字一韻,尤為疏忽。”(《袌碧齋詞話》)
近代·陳洵: “此重過荊南途中作。楊瓊,蘇州歌者,見白香山詩。‘徘徊’、‘嘆息’,蓋有在矣。‘斂愁黛,與誰聽’,知音之感。‘何曾再問’,正急于欲問也。‘舊曲’‘誰聽’,‘念我’‘關情’,問之不已,特不知故人在否耳。拙重之至,彌見沉渾。‘江陵’以下,言知音難遇也。‘故人’二字倒鉤。未歌先淚,又不止斂愁黛矣。顧曲周郎,其亦有身世之感乎?”(《海綃說詞》)
近代·俞陛云:“起二句工于發端,‘敗壁’二句凡昔年村店題墻,客子重過,自有一種征途懷舊之感,況蛛絲苔暈,極荒寒耶?下闋‘舊曲’三句作一頓挫,以下如乘溜放舟,不須篙櫓,其情詞之幽咽,若清夜啼猿,令代不怡也。”(《唐五人兩宋詞選釋》)
【總案】 本篇為旅途對景懷舊之作,感情沉郁,風格幽秀,境界凄清,是清真羈旅感懷詞中的佳什。詞中寫到了與歌女的戀情,但絲毫沒有一般同題材作品慣見的那種香艷秾麗,只以水墨淡彩烘染苦情,靠樸素委婉的心靈獨白取勝。蓋其意不在相思,而在以懷舊之筆突出宦海奔波、行蹤飄忽的身世之悲。此詞風格面貌,亦與清真一些代表作典麗縝密、富艷精工者大不相同,而給人以清疏幽咽之感。俞陛云形象地喻之為“清夜猿啼”,可謂知言。
上一篇:柳永《竹馬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炎《綺羅香紅葉》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