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玉京秋》
長安獨客,又見西風,素月丹楓,凄然其為秋也,因調夾鐘羽一解。①
煙水闊,高林弄殘照,晚蜩凄切。②碧砧度韻,銀床飄葉。③衣濕桐陰露冷,采涼花、時賦秋雪。嘆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客思吟商還怯。怨歌長、瓊壺暗缺。④翠扇恩疏,紅衣香褪,翻成消歇。⑤玉骨西風,恨最恨、閑卻新涼時節!楚簫咽,誰倚西樓淡月。
【注釋】 ①長安:借指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夾鐘羽:該詞所配用的律調,即北宋的黃鐘羽,俗名中呂調。一解:一闋、一曲。②蜩(tiao條):蟬,俗稱知了。③度韻:指傳遞有節奏的聲響。銀床:古時的井欄井架。《晉書·樂志》引《古樂府·淮南王篇》:“后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④客思(si四):客居異鄉的情懷。吟商:悲秋。商:指秋天。瓊壺暗缺:敲擊玉壺作為伴奏,使壺口缺損。典出《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⑤翠扇恩疏:天涼后扇子被主人棄置不用。班婕好《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紅衣:指荷花。
【譯文】 西湖煙水茫茫,山間樹林搖曳著夕陽余暉,黃昏下寒蟬的歌吟格外凄切。長滿青苔的石砧回蕩著搗衣聲音,井欄架旁落滿枯葉。我徘徊佇立在桐樹下,衣裳被露水打濕,時而采摘秋菊,時而吟詠這遍地的落花如雪。可嘆如此輕易就與她分別,心中的隱情,只有石階下蟋蟀能夠訴說。
我吞吐幽咽地低唱著秋天的曲調,抒發羈旅情思。這曲調如此漫長不盡,以至擊壺為拍,壺口敲出無數破缺。美麗的紈扇逐漸被疏遠,荷花也一一花落香減,終告完結。勁健的西風吹來,可嘆如此涼爽的初秋時節,我卻茫然無所事事!月光下傳來低回的簫聲,那是誰在倚樓鳴咽?
【集評】 清·譚獻:“(評‘煙水闊’句)南渡詞境高處,往往出于清真。”(《復堂詞話》)
清·譚獻:“(評‘玉骨西風’二句)髀肉之嘆也。”(《復堂詞話》)
清·陳廷焯:“此詞精金百煉,既雄秀,又婉雅,幾欲空絕古今。一‘暗’字,其恨在骨。”(《白雨齋詞話》)
近代·王易:“周密《蘋洲漁笛譜》中,如《玉京秋》、《采綠吟》、《綠蓋舞風輕》、《月邊嬌》,皆自度腔。”(《詞曲史》)
現代·唐圭璋:“此首感秋而賦。起點晚景,次寫夜景。‘嘆輕別’三句,入別恨。下片,承別恨層層深入。‘客思’兩句,恨客居之無理。‘翠扇’兩句,恨前事之消歇。‘玉骨’兩句,恨時光之迅速。末揭出凄寂之感。”(《唐宋詞簡釋》)
【總案】 詞人久客臨安,始終沉浮下僚,抱負無法實現。不免見秋風起而倦游,而激憤。詞中充滿了人生的疲憊感和不平感,但其“一襟幽事”始終藏于暗處,不肯正面道出。茲引周密同時所作的一首詩《病中寄二隱》,作為參照:“名途塵海浩難親,黃葉門前一尺深。五畝桑麻荒舊隱,十年書劍負初心。客愁不奈貧多感,老色偏隨病見侵。奏賦相如今白首,倦游空有茂陵吟。”(《草窗韻語》卷一)
上一篇:姜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玉樓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