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1),連翩西北馳(2)。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3)。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4)。宿昔秉良弓(5),楛矢何參差(6)。控弦破左的(7),右發摧月支(8)。仰手接飛猱(9),俯身散馬蹄(10)。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11)。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12)。羽檄從北來(13),厲馬登高堤(14)。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15)。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譯詩】一匹白馬飾著金籠頭,矯健若飛地在廣闊原野奔馳。借問這是誰家的少年?是幽并一帶矜武尚氣的雄兒。他從小就離開可愛的家鄉,立名揚威在西北邊陲。他朝朝暮暮持弓苦練本領,楛木做的箭到處都是。開弓射破左邊的箭靶,右邊的箭發出摧毀“月支”。仰身而射正中飛猱,俯身而射射散“馬蹄”。強健靈巧勝過猿猴,勇猛輕捷就像豹螭。邊境軍情緊迫告急,匈奴多次進犯邊地。緊急文書從北方傳來,策馬登上御敵工事。長驅直搗匈奴軍營,回頭又制服鮮卑之敵。既然置身刀鋒劍叢,自家性命哪敢吝惜!父母雙親都顧不上,說什么兒女妻子!名字已編入壯士名冊,不能顧戀家庭自己!為解除國家的危難,像歸家一樣看待死!
【解析】詩一開篇,就以長鏡頭特寫把一個馳騁疆場的少年英雄形象推到讀者眼前,使人注目。之后,作者一反常規寫法,從容地介紹起勇士的來歷:他來自幽并一帶,為保衛祖國,從小離開家鄉,英勇戰斗,名揚邊陲。接著描寫了他的高超武藝:作者用排比句,從上下左右幾個不同的角度,生動地描畫出他精湛的射技。接著用“猿猴”、“豹螭”作比喻,贊頌了他的敏捷與勇猛,這既回應了上文的“揚聲沙漠垂”,又為下文的勇敢善戰、迅猛破敵作了鋪墊。正因為這里寫得活靈活現,所以后面的破敵雖簡略概括,卻仍給人們以真實可信的感覺。這一插入后,作者又把詩迅速地調回到主線上去:“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結果少年游俠兒“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為了使這英兒血肉豐滿,也為了抒發作者情懷,詩人又把筆深入到少年游俠兒的內心世界去了。為什么他這樣英勇無畏?“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身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通過外在行為的描述和內心世界的揭示,一個頂天立地、光燭日月的少年英雄形象矗立在我們眼前,使人不能不為之折服,為之贊嘆!
上一篇:經典《白樸》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皇甫松詞》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