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
孤嶼紅蓼深,清波照寒影。
時有雙鷺鷥,飛來作佳景。
這是一幅蓼花鷺影圖,全圖洗煉勻凈,美麗幽雅。造成這種效果,首先得力于點象刪裁的恰當。取象時,舍去次要的東西,只抓住最能表現詩人心象中預設境界的事物。雖從孤嶼落墨,而嶼之形狀,嶼上嶼外所有,均吝取慎現。嶼上只取紅蓼,嶼周只取清波,嶼外惟擇白鷺;遠帆遠山,近樹近草,概不牽涉,如此,紅蓼、清波、白鷺三個主要點象便突出而強烈。
其次得力于色彩、動靜配置的諧和。首句“嶼”字無須看得太實,不一定是島,而不過是水中、塘中一方洲渚。紅蓼,此指夏秋開粉紅色花的水葒,一年生高大草本,喜生濕處、宜乎觀賞。“深”字狀高大濃密,下得穩當,它在點象布置上,一下子把近處、占據畫面中心的一片繁茂的紅蓼推入讀者視網,遂使一、二句間、前二句與后二句間點象的遠近、動靜關系,得到相宜的調度。注目一片紅蓼后,詩人再引動你看嶼周環境,于是發現一派清波圍擁洲渚,臨水處,紅蓼投下搖曳的身影。一、二句偏于靜態,三、四句寫鷺鷥飛來,頓生動感。且鷺之雪白與蓼之粉紅相映襯,一幅蓼花鷺影圖便清晰而完美。
此詩好處還在于,從圖象的勻凈幽麗和它的清拔情調中,我們看到了詩人的品格和心懷。人在社會中活動,也許免不了要戴上人格假面,可是為詩屬文,卻又總要流露其器識胸襟。文同愛詠高挺的松樹,卷縮的荷花,墜地的山果,長吟的絡緯:嬌艷媚俗、喧嘩囂嚷之物,不入其詩,孤芳傲實,辛勤不綴之象,每牽縈其念。此詩中孤、深、清、寒、雙,甚可細味。一洲獨立,不與它渚為伍;紅蓼深深,不雜閑花野草;波間無物,只照蓼花,故曰其清;紅蓼雖密,純然一種,投影入水,仍覺其寒;一雙白鷺飛來,蓼花方慰有伴。紅蓼白鷺同時,當不出夏季,而字里行間卻透出清泠氣息,整個詩形成一種超脫流俗的清雅,一種拔出紛擾的靜穆。《石林詩話》云文同,“為人靖深,不攖(糾纏)世故。”“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作為蘇軾表兄,他誡軾勿譏誚世事,徒惹是非。這種對世間紛然好惡無所向背的道家攖寧的修養,深深打在他的畫與詩中。他的另一首《詠鷺》六言有云:“靜依寒蓼如畫,獨立晴沙可憐”,可與此詩同讀。
上一篇:蘇舜欽《夏意》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昌齡《閨怨》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