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江紅》
《滿江紅》舊調用仄韻,多不協律。如末句云“無心撲”三字,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諧音律。予欲以平韻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聞遠岸簫鼓聲。問之舟師,云:“居人為此湖神姥壽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風徑至居巢,當以平韻《滿江紅》為迎送神曲。”言訖,風與筆俱駛,頃刻而成。末句云“聞佩環”,則協律矣。書以綠箋,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歲六月,復過祠下,因刻之柱間。有客來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輒能歌此詞。”按曹操至濡須口,孫權遺操書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濡須口與東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歸其功于姥云。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①旌旗共、亂云俱下,依約前山。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②向夜深、風定悄無人,聞佩環。神奇處,君試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③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④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注釋】 ①仙姥(mu母):這里指巢湖女神。②命駕:命令御者駕駛車馬,即動身前往之意。軛(e餓):車馬之具,曲近人字形,套在牲畜頸上,一般為木質。這里的“金作軛”,以金質形容其華貴。娣(di弟):這里指侍從的女子。句下原注:“廟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 ③六丁:道教所尊之神,即六丁陰神玉女。詳見《后漢書·梁節王暢傳》。④曹瞞:即曹操;操小字阿瞞,故稱。
【譯文】 女神來時好威風,湖波千頃綠瀅瀅。旗幟浮云一重重,仿佛來自前山峰。駕御車輛是群龍,妝飾華貴女侍從。夜深風定甚寂靜,耳聞佩環響叮咚。
神奇之處說不清,請君細細看分明。鎮撫淮西顯神通,把守紅南更有功。派遣玉女和雷公,駐節東吳莫放松。可笑“英雄”無本領,曹操懼怕春水生。怎知女神在樓中,簾幃之間有身影。
【集評】 宋·劉克莊: “姜堯章有平聲《滿江紅》,自敘云(略),其詞云(略)此闋佳甚,惜無能歌之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七)
近代·俞陛云:“舊調《滿江紅》多用仄韻,白石謂于律不協。嘗舟過巢湖,賦平韻《滿江紅》,為迎神、送神之曲,刻于神姥祠柱間。上闋‘玉冠諸娣’句謂神姥旁列十三女神。下闋之意謂其地即口,當江湖之沖,孫權與曹操書所謂‘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即此地也。此調用平韻,為白石所創,格調高亮,后來詞家每效之。而汲古閣刻《白石詞》及皋文《詞選》、《續詞選》均未選錄,楊誠齋評白石詩,謂有‘敲金戛玉之奇聲’,此詞音節,頗類其評語。”(《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系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作者在合肥時所寫的一首祠神曲。氣勢開闊,音節鏗鏘,剛柔兼濟,別具一格。如果說姜夔的情詞多受周邦彥軟媚詞風的影響的話,那么在這首《滿江紅》雖則明顯受到蘇辛的影響。不過周濟說“稼軒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曠,故情淺;稼軒縱橫,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介存齋論詞雜著》);王國維說“東坡之曠在神,白石之曠在貌。”(《人間詞話》)這顯然是以蘇辛之長比姜夔之短,這種做法不盡可取。又詞序過長,這里不宜贅注,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見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卷三。夏箋頗翔實可讀。
上一篇:戴復古《滿江紅赤壁懷古》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黃機《滿江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