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江紅》
萬灶貔貅,①便直欲、掃清關洛。②長淮路、夜亭警燧,③曉營吹角。綠鬢將軍思飲馬,④黃頭奴子驚聞鶴。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狂鯢剪,⑥於菟縛。⑦單于命,⑧春冰薄。政人人自勇,⑨翹關還槊。⑩旗幟倚風飛電影,戈鋌射月明霜鍔。(11)且莫令、榆柳塞門秋,(12)悲搖落。
【注釋】 ①萬灶貔貅(pixiu):萬灶:軍隊中搭灶支鍋燒飯,這里萬灶是形容軍隊人數之多。貔貅:猛獸名。比喻勇猛的軍隊。《晉書·熊遠傳》:“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 ②關洛:即關中(今陜西)、洛陽(今河南)一帶。這里指盤踞在關洛(中原地區)的敵軍。③“長淮路”句:長淮指淮河地區,當時淮河是宋、金分界線。亭:即亭堠,古代邊境用來偵察、了望敵情的崗亭。《后漢書·光武帝紀》:“筑亭候,修烽燧。”燧:告警的烽煙。④綠鬢將軍:指盛年的將領。綠鬢:烏黑光亮的鬢發,比喻盛年。⑤黃頭奴子:指黃頭女真,是女真族的一個部落。奴子:對敵人的蔑稱。驚聞鶴:以淝水之戰的風聲鶴唳比喻金兵的慘敗。《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晉)師。” ⑥狂鯢(ni):鯢是鯨鯢,大魚名,這里借指殘暴的敵人。剪:滅。⑦於菟(wutu):虎的別名,這里指虎狼之國,即金國。⑧單于:指金國國君。⑨政:同正。⑩翹:舉起。關:門閂。《文選·吳都賦》:“翹關扛鼎。”還:同“旋”,盤弄。槊:長柄矛。(11)戈鋌:戈:古代兵器。青銅制,橫刃,安裝長柄及鐓,持之可以橫擊,鉤援。鋌:箭鋌。《周禮·考工記·冶氏》:“冶氏為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注:“鋌,箭足入稿中者也”。鍔:刀鋒。(12)榆柳塞:指邊塞。因邊塞多榆柳,故稱榆柳塞。搖落:衰落。宋玉《九辯》:“草木搖落而變衰。”
【譯文】 萬千驍猛善戰的軍士,直想即刻掃除盤踞中原的金兵。淮水前線,夜間,偵察崗亭及告警烽煙臺,戒備森嚴,拂曉,軍營號角聲聲。正與盛年的將領們,渴望馳騁戰馬去殺敵,入侵的女真蠻奴風聲鶴唳,膽戰心驚。遙想中原父老,早已心知今日已非昔日形勢金國即將潰亡。
殘暴的大鯢將要剪滅,虎狼將被擒拿。金國國勢命運,象春冰一樣即將消融。我們的勇士們為正義勇敢善戰,力舞長矛、扛鼎舉關。我們的軍旗,迎風獵獵飄蕩,如風光電影,我們的武器,映照在月光下,鋒刃如霜。請不要讓邊塞的草木悲秋凋零,令父老們再度失望!
【總案】 此詞大約寫于公元1234年南宋與蒙古軍聯合滅金的前夕。全篇以對比手法抒寫情懷,激昂悲憤。寫軍營森嚴,戰場風云凜烈,有一股雄渾勁健的力量。詞人從敵我及父老兄弟三個不同側面,對比相較,抒寫大戰前夕的環境氣氛及宋軍凜烈的氣勢。下片詞意一貫而下,進一步渲染宋軍的豪壯威武,有足夠的力量剪滅狂鯢,縛住於菟。敵人的命運似春天的薄冰,岌岌可危,一強一弱,又成強烈的鮮明的對比。但是,由于南宋軍隊長期以來懦弱無能,步步退讓,即使處于勝利即將到來的前夕,詞人內心仍懷抱濃重的隱憂,深深地盼望宋軍千萬別令父老們失望了,一定抓住時機,乘勝前進。“且莫令”三句,寫詞人的熱切希望,也是全國人民的心聲,不要讓我們又一次在這邊地之秋的塞外交戰中,使中原父老們又失望啊!語氣一下轉入深沉的悲痛,與前面詞境的富有勝利氣概的滿懷信心又成了強烈的反差。結語近似禱詞和祝愿語,筆調由壯健一轉而成沉郁。全篇語言峭勁,字字跳躍,對心態描寫得極為細膩生動,尤其是結語一筆,充分地揭示了詞人內心矛盾,將熱切的愛國情思和盤托出。
上一篇:姜夔《滿江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