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慶宮春》
紹熙辛亥除夕,予別石湖歸吳興,雪后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后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铦樸翁自封禹同載詣梁溪,道經吳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卮酒不能支。樸翁以衾自纏,猶相與行吟,因賦此闋,蓋過旬涂稿乃定;樸翁咎予無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樸翁皆工于詩,所出奇詭,予亦強追逐之。此行既歸,各得五十余解。
雙槳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①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②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③酒醒波遠,政凝想、明珰素襪。④如今安在?唯有闌干,伴人一霎。
【注釋】 ①盟鷗:與鷗鳥為盟。以此表示隱居。木末:樹梢。②采香徑:江蘇吳縣西南有香山,相傳春秋時吳王遣美人采香于此,因名。《蘇州府志》:“采香徑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吳王種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今自尋巖山望之,一水直知矢,故俗名箭徑。”老子:作者自指。婆娑:徘徊。③垂虹:即垂虹橋。在江蘇吳江縣東,因上有垂虹亭,故名。橋有七十二洞,宋仁宗慶歷八年建。④明珰:珠玉制成的耳飾。
【譯文】 雙槳擊水起莼波,雨灑蓑衣松間過,日暮愁緒格外多。已與鷗鳥把盟結,喚它飛來親近我,翩翩起舞欲降落,背人又從樹梢過。那次歸程很艱難,孤舟冒雪行夜間。此次重見仍傷感,如黛綠樹壓眉山。
美人采香冒春寒;獨自徘徊一遍遍,自我歌唱誰答言。垂虹橋頭往西看,飄然欲飛旋風般,當年興致今依然。酒醒舟行已漸遠,想她明珠掛耳邊,素凈白襪裹金蓮。如今她會在哪邊?唯有闌干在眼前,它可伴人霎那間。
【集評】 近代·俞陛云:“白石于冬夜偕友過吳江,卮酒御寒,相與賡和,乃賦此調。起筆即秀逸而工,承以‘盟鷗’三句,著筆輕靈。此下回首前游,凄然凝望,山壓眉低,此中當有人在。故下闋言舊地重過,已明珰人去,酒醒波遠,倚闌之惆悵可知。白石曾在吳江垂虹亭譜一曲新詞,付小紅低唱,傳為韻事。觀‘如今安在’句,當是小紅去后之作,雖無詞序言明,以重過垂虹相證,或非虛造之談也。白石賦此詞,幾經涂稿而成。知吟安一字之難,以橫溢之天才,而審慎如是,學詞者未可以輕心掉之。’”(《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首系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作者自浙江武康詣無錫,途經吳松,憶及往事聽作。這段往事即詞序中所謂五年前的紹熙辛亥之冬,姜夔應范成大之邀載雪前往蘇州范府,并作了《暗香》、《疏影》兩首詠梅詞,范把玩不已,使樂妓小紅等研習之。后姜歸吳興,范以小紅贈之。其夕大雪,過垂虹橋賦詩云:‘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這段韻事詞人終生難忘。五年后舊地重過,別有一番感慨。值得一得的是此詞從字面上的“眉山”、“黛痕”、“明珰素襪”,很容易使人以為這是一首完全針對歌妓小紅的艷情詞,其實不盡然。上片的“背人還過木末”諸句,表層是說作者的盟鷗離他而去;深層當另有所寓。是時范成大已謝世三年,作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作者能不倍加懷念?所以下片的“此興平生難遏”諸句,可謂寄意遙深,絕非單指淺斟低唱之事,亦當不拘于憶悼小紅一人也。
上一篇:周邦彥《尉遲杯離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慶春宮》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