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鐘惺·夏梅說》鑒賞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極熱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爭赴,此其極熱時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實,和風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實俱往,時維朱夏①,葉干相守,與烈日爭,而梅之冷極矣! 故夫看梅與詠梅者,未有于無花之時者也。
張謂《官舍早梅》詩所詠者,花之終,實之始也。詠梅而及于實,斯已難矣,況葉乎! 梅至于葉,而過時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②,有夏梅詩,始及于葉。何者?舍葉無所為夏梅也。予為梅感此誼,屬同志者和焉,而為圖卷以贈之。
夫世固有處極冷之時之地,而名實之權在焉。巧者乘間赴之,有名實之得,而又無赴熱之譏,此趨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熱者也。茍真為熱之所在,雖與地之極冷,而有所必辨焉。此詠夏梅意也。
(《隱秀軒集》)
本文為托物寓懷之作。作者由梅的冷熱際遇,聯想到世態人情的炎涼,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趨炎附勢、投機鉆營之徒。文章夾敘夾議,筆鋒冷峻,意味深長。
全文圍繞“冷”、“熱”二字行文走筆。開篇即點出“梅之冷”與梅之“極熱”,一冷一熱,相映成趣,孤峭出奇。緊接著分兩層鋪寫: 先寫冬梅處極冷之時,卻因“雅俗爭赴”觀賞,反而“極熱”; 次寫夏梅于極熱之時,卻因賞者漸稀,反而“冷極”。然后點出梅之被熱寵與被冷落的原因全在于它有花無花。作者仿佛未露絲毫聲色,但字里行間,卻暗暗對夏梅的“葉干相守,與烈日爭”滿懷贊許,對其遭受冷落深表同情與悲憫。這由 “冷”、“熱”二字引出的贊許與悲憫之情,正照映著后文深沉的人世感慨。這段文字娓娓而敘,點染結合,用筆冷峻,與后面專說夏梅的一段均可作畫龍之文看。
后面說夏梅,用逆筆兜轉,借張謂的詠梅及于梅子而引出董崇相的寫到梅葉,由此點出“夏梅”。這里既贊賞董崇相吟詠夏梅的別具心眼,也暗暗嘉許夏梅甘守寂寞清貧的品格。此段原為該文本事,卻于此處補出以作過渡,可見行文之委曲婉轉。
最后一段由梅之冷熱際遇痛感世態炎涼,指出那投機取巧者的“乘間赴之”與那頂風冒雪、看起來不畏嚴寒的賞梅者同是一樣的“真赴熱者”——真正的趨炎附勢之徒。作者于此挽合前文,以花喻人,借梅寓意,既揭出主旨,又喚醒全文。這里可作點睛之筆看。臨末,作者告誡人們辨別世俗所趨附的是“冷”還是“熱”,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清本質,由此回應開頭并點出本文作意,其議論精警,寄慨遙深。
通觀全文,其選題命意之超凡脫俗,筆力之冷雋峭拔。集中表現了竟陵派詩文“幽深孤峭”的特點。
上一篇:《明·黃汝亨·復吳用修》鑒賞
下一篇:《明·王思任·天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