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離亭燕》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①水浸碧天何處斷,霽色冷光相射。②蓼嶼獲花洲,掩映竹籬茅舍。③ 天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④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⑤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
【注釋】 ①風物向秋瀟灑:景物到秋變得蕭疏明麗,爽朗脫俗。杜甫《玉華宮》詩有“秋色正瀟灑。” ②“水浸”兩句:霽色,指雨后新晴的天色。冷光,指江波瀲滟閃現的寒光。這兩句意為江天浸連,水光天色交相輝映。③蓼嶼:長滿蓼花的水中小島。蓼,為生長水邊的一年生草本植物。④酒旗低亞:賣酒的旗幌低低地飄蕩。低亞,即低壓。⑤六朝:指先后在金陵建都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漁樵閑話:漁翁樵夫勞作之余的閑談。
【譯文】 金陵一帶,江山虎踞龍盤,是那樣壯麗如畫;入秋以后,風光清爽秀逸,竟如此絕塵瀟灑。秋江浸碧天,不知何處是分界?天光映水色,波光明滅寒色無涯。江中小島水蓼茂密,荻花迎風颯颯;幾段竹籬、三兩茅舍掩映在綠樹蔭下。天際商旅客船云帆高掛,江邊煙籠寒水酒旗低壓。想當年,金粉六朝,見到過多少生死興亡兵戈殺伐;到如今悲歡離合都成為漁父樵夫飯后閑話。惆悵盈懷,斜倚高樓,放眼天涯,夕陽凄冷,默默無言地向西沉下。
【集評】 清·許昂霄:“畫字、掛字、話字、詩韻收入卦部,詞家往往葉入馬、祃韻中。”(《詞綜偶評》)
清·況周頤:“張康節《離亭燕》云:‘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秦少游《滿庭芳》云:‘憑欄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兩歇拍意境相若,而張詞尤極蒼涼蕭遠之致。”(《歷代詞人考略》卷八)
【總案】 此詞據范公偁《過庭錄》為張昪退居江南后作。這首對金陵秋景感嘆興亡滄桑的懷古之作,意境闊大、嚴肅沉郁,體現了一種詞風轉變的先兆。后人往往贊譽王安石的金陵懷古詞《桂枝香》,也充分注意東坡先生開創豪放詞派之功,但《離亭燕》無論題材、意境、構思都直接為《桂枝香》提供了有益的啟迪。此詞點題在下片“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上片寫景在于表達江山依舊而人事滄桑之情,為主旨渲染情調,故爾寫秋景不依常例去寫秋之蕭瑟,而是突出秋之“瀟灑”,由此引發“江山如畫”,“多少興廢事盡入閑話”之嘆,但“水波”而云“冷光”,煙旗而曰“低亞”,隱隱又透露出一點凄涼抑郁,為結尾深沉的喟嘆作好了鋪墊。六朝興廢盡成閑話的感慨是自唐以來詩人金陵懷古常抒之情,并無新奇。問題在于結處詞人抒懷而未明言,借景述情,辟出“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這一意境,“極蒼涼蕭遠之致”,表達一種憂郁深沉的情懷,卻極耐人尋味。江山歷盡磨難依然秀朗明麗,大宋立國至詞人登覽時已有百年無事,詞人為何悵惘至此?讀者心中無不存此深深一問。抑或這正是一位退職宰輔透過大宋太平盛世的繁華,預見到積貧積弱的形成并且必將迎來多事之秋的睿智與識見?是詞人對國事深沉的關切?深摯的憂慮、含蓄的表達使得此詞更加余韻無窮。
上一篇:吳文英《祝英臺近春日客龜溪,游廢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吳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賦》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