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夢陽·夏口夜泊別友人》原文賞析
黃鶴樓前日欲低,漢陽城樹亂烏啼。孤舟夜泊東游客,恨殺長江不向西。
夏口,古城名,在今湖北省武漢市的黃鵠山 (蛇山) 上。詩人東游,在這里與友人相別,在感傷的情懷中流露出一片強烈的鄉思,讀來情真意摯。
第一、二句緊扣題目,點出夏口最富代表性的兩個地方。一個是“黃鶴樓”,故址在今武漢蛇山的黃鵠磯頭,現在樓已修復,可供游人登覽。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此寫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二是“漢陽城”,在漢水下游南岸,長江以北,與武昌相對望。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詩中有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的名句。單是點出這兩個地方,表明送別的地點,就會使人聯想無窮,而顯出豐厚的詩意。然而作者的意思并不在此。那黃鶴樓前低垂的落日,黯淡的余光,漢陽城樹上晚歸的棲鴉和互相呼喚尋找歸宿的叫聲,這一切組成的略帶凄涼的暮景,才是作者所要著力表現的景象。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景和氣氛中,作者要告別友人,更遠地離開家鄉到異地去,怎能不產生出感傷的情懷呢?這兩句交待送別的背景,已經流露出了強烈的感情。
在前兩句的鋪墊之后,第三句 “孤舟夜泊東游客”,寫自己要順長江而下,遠出東游。詩中雖然沒有寫到與友人告別,但“孤舟夜泊” 四字中,已經包含了告別,只是沒有把具體經過寫出來,這正是它的含蓄、精練處。而且,“孤”字與 “東游客”相連,不僅表現出離開友人后的孤獨的心情,而且進一步寫出了思鄉的意思。作者是甘肅慶陽人,到夏口已經是做客他鄉了,如今不但不能歸去,反而還要繼續順江東游。此時,“孤舟夜泊”,強烈的鄉思不禁從心底陡然生起。于是,詩情發展至此,有力地逼出了最后一句: “恨殺 (猶言恨死)長江不向西。”作者此刻是多么想乘著這江水,回舟向自己的家鄉西北而去啊,然而那無情的長江之水卻在一點不顧地向東流去,與作者的意愿正好相反,難怪他要“恨殺長江不向西” 了。這一句的想象十分奇特、大膽,看來不合情理,有誰能叫長江向西倒流呢?但它十分真切地表現了作者此時的強烈心愿,又入人意中,覺得合情合理。這種奇特、大膽的想象,使得結句具有指麾山川、力挽狂瀾的豪邁筆力,也使全詩在一片黯然神傷的送別和愁苦的思鄉情緒中,平添了雄豪的氣概,讀來感奮人心,這在眾多的送別和思鄉的詩歌中,具有了自己的鮮明特色,成為難得的佳作。
上一篇:古詩《黃鎮成·城西紀事》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江湜·夏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