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念奴嬌 淮上雪》
天工何意,碎瓊珰玉佩,①書空千尺。②箬笠蓑翁扁舟下,③淮口煙林如織。④飛觀嶙峋,子亭突兀,⑤影浸澄淮碧。綸巾鶴氅,⑥是誰獨笑攜策。遙想易水燕山,有人方醉賞,六花如席。⑦云重天低酣歌罷,膽壯乾坤猶窄。射雉歸來,鐵鱗十萬,踏碎千山白。紫蕭聲斷,喚回春滿南陌。⑧
【注釋】 ①瓊珰:玉制的珠。玉佩:玉制的佩飾。②書空:《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杜甫《對雪》:“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此處“書空”既用杜甫詩字面,也是用擬人化手法寫雪在空中飛舞如書寫字畫。③“箬笠:箬竹編的斗笠。④淮口:即古汴水入淮河之口。在今江蘇泗洪縣東南、盱眙縣北。⑤子亭:小亭。唐李庾《西都賦》:“建子亭于屏外,設蘭锜于廡下。”⑥綸巾:絲帛做的頭巾。鶴氅:用鳥羽制的裘,以為外套,美稱為鶴氅。《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披鶴氅裘。于時微雪,昶于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后世詠雪多用此典。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兼酬所贈詩》:“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 ⑦易水:今中易水(瀑河)。源出今河北易縣西南,東流經定興縣南。戰國末燕荊軻入秦刺秦王,與太子丹別于此水之上,作《易水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燕山:在今河北北部、北京市北境。李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六花:指雪花。唐賈島《寄令狐绹相公》詩:“自著衣偏暖,誰憂雪六花。”⑧紫簫聲斷:暗用弄玉吹簫典。舊題劉向《列仙傳·蕭史》載:蕭史娶秦穆公女弄玉,教弄玉吹簫引鳳,后二人成仙而去。
【譯文】 不知天上的工匠是何用意?打碎了瓊珠玉佩白屑紛飛,在千尺高空狂書飛舞。身著箬笠蓑衣的漁翁,披風冒雪,駕一葉扁舟順流去。淮口暮靄濃密籠罩著河濱草樹。檐翼如飛的寺觀嶙峋高峻,大小亭閣林次櫛比突兀聳立,倒影沉浸在澄水碧波中蕩漾。是何人笑我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獨自拄一根拐杖。
遙想北方此時易水燕山,有人正乘醉觀賞,雪花如席漫天飄。天低云濃,酒酣歌罷,我覺得膽大無邊世界小。打獵射雉歸來,隨從鐵騎十萬,踏碎了千山雪道。吹斷的紫簫,聲聲催喚著春光回到南陌青草。(湯俊峰譯)
【總案】 此詞作于徽宗宣和六年(1124)淮南發運司任上,頗能見出作者的人格精神和創作個性。“云重天低”的物象給人的感覺本是壓抑與沉重,而在縱橫千山的獵手王以寧眼里,激起的卻是豪情逸興;面對廣漠無窮的宇宙,詞人產生的不是“空間恐懼”,不是主體人格渺小的自卑感,而是人的尊嚴、人的偉大,人可以囊括宇宙的自豪感、崇高感。作者狂放豪宕的個性坦露在詞境的構造中。若把此詞放在北宋末軟艷纏綿的詞壇背景上來審視,則此詞闊大的時空境界,雄奇而富于立體感的意象和其中回蕩的激情、生命力,無疑是當時詞壇上一支罕見的別調——生命進行曲。
上一篇:蘇軾《念奴嬌中秋》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過《念奴嬌留別辛稼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