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蟾宮曲 長沙懷古
盧摯
朝瀛洲暮艤湖濱,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澤國紉蘭,汀洲搴若,誰與招魂?空目斷蒼梧暮云,黯黃陵寶瑟凝塵。世態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
這是一首懷古名篇。作者于元成宗大德初年授集賢學士大中大夫,為時不久,卻被貶去湖南任職。眼前的岳麓山、湘江水,使他緬懷前賢,思念起因政治失意投江自盡的屈原,于是寫下了這首小令,借懷古抒發自己的失意之情。
開頭三句,寫創作此曲的緣由。瀛洲,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島。據《舊唐書·褚亮傳》載,唐太宗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軍時,為了招賢納士,設文學館,選18人為學士,輪流當值。入選者,當時人稱作“登瀛洲”,比喻得寵如登仙境。艤,靠船。湖濱,洞庭湖之濱。衡麓,指岳麓山,因該山為南岳衡山的北麓。意思是說,早晨剛進入集賢院,被授集賢學士大中大夫之職,晚上就又乘船來到湖南當一名小小的地方官,自己才有了這個向岳麓山覓詩、向湘江尋春的機會。
下面一連五句,寫作者面對蒼蒼的岳麓山、洋洋的湘江水所產生的懷古之情。澤國,即水鄉,指湖南;紉,編織;汀洲,水中的小陸地;搴,拔取,采摘;若,即杜若,香草名。屈原《離騷》有: “紉秋蘭以為佩”的句子,用以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他的《九歌·湘夫人》詩中,有“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的句子,描寫湘君對湘夫人的眷念之情。這里用“澤國紉蘭,汀洲搴若”,指孤高絕俗的屈原。蒼梧,山名,在今湖南寧遠縣,又名九嶷山,相傳舜帝死于此山,《史記》: “舜崩于蒼梧。”黃陵,山名,在今湖南湘陰縣北,洞庭湖之濱,又名湘山。相傳舜帝的兩位妃子墓在此山上,舊有黃陵廟。寶瑟,《楚辭·遠游篇》,有“使湘靈鼓瑟兮”的句子;湘靈,即湘水之神——湘妃之靈。這五句曲詞的意思是說,孤高絕俗的屈原,曾為招楚懷王之魂,而寫下了詩篇《招魂》,而我今天作曲,是為誰招魂呢?流露出對異族即元人最高統治者的不滿情緒。想到這里,目光被暮云遮斷,看不到那郁郁蔥蔥的蒼梧山,只見那黃陵廟里,湘妃的寶瑟上積滿了灰塵,怎不令人心灰意冷、黯然傷神呢?
繼而,作者心潮起伏難平,他在想些什么呢?他想到一位位南遣的前輩文人的命運:柳宗元卒于柳州的寓所,王禹偁死于黃州齊安……進而,他想到自己的命運,于是,從心底深處發出了感嘆: “世態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千百年來,有多少以文字侍奉朝廷的臣僚,被流放到長沙這偏遠地域!
整個曲文,清麗精工,亦雅亦俗,寫得沉郁、悲涼,深摯感人。發懷古之幽思,抒現實之情懷。是一篇精美雋永的懷古曲作。
上一篇:雙調·沉醉東風·張養浩|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蟾宮曲題《錄鬼簿》·周浩|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