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八歸 湘中送胡德華》
芳蓮墜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無端抱影銷魂處,還見筱墻螢暗,蘚階蛩切。②送客重尋西路去,問水面、琵琶誰拔。③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④
長恨相從未款,而今何事,又對西風離別。渚寒煙淡,棹移人遠,縹緲行舟如葉。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⑤歸來后、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
【注釋】 ①胡德華:生平未詳。②筱墻:竹墻。筱,小竹。蛩(qiong窮):蟋蟀。③水面琵琶:語出白居易《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④啼:,鳥名,即杜鵑。⑤文君:卓文君。此借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相愛故事,謂其歸去時與夫人團聚情景。倚竹愁生步羅襪:倚竹,見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羅襪,見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譯文】 蓮花脫落粉紅色的花瓣,梧桐樹被風吹得更綠,庭院里一夜秋雨剛剛停歇,無緣無故,見到竹籬邊上螢蟲的輝光,聽到苔階底下蟋蟀的叫聲,是那么暗淡,那么凄切。又一次送別行客往西而去,不知道江上的琵琶究竟為誰而捻撥。最讓人傷心的是,眼前江山一片,到處是悲秋的杜鵑。
經常悔恨彼此間未及很好相處,今天為什么又將迎著西風,匆匆相別。渡口寒煙漸漸疏談。行船開動了,人已遠去,隱隱約約,只見到天盡頭小舟一葉。我想,府上“文君”當久久將你等待,或者獨倚修竹,或者獨步玉階,夜深了,白露侵透羅襪。歸去后,在水晶簾下,共舉翠色酒杯雙雙痛飲,放下珠簾,好一起觀賞玲瓏的秋月。
【集評】 清·吳衡照:“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白石‘問后約空指薔薇,嘆如此溪山,甚時重至。’又‘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歸來后,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似此造境,覺秦七、黃九尚有未到,何論馀子。”(《蓮子居詞話》卷二)
清·許昂霄:“歷敘離別之情,而終以室家之樂,即《豳風·東山》詩意也,誰謂長短句不源于三百篇乎?”(《詞綜偶評》)
清·陳廷焯:“氣骨雄蒼,詞意哀婉。”(《詞則》大雅集卷三)又曰:“白石《長亭怨慢》云:‘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白石諸詞唯此數語最沈痛迫烈。此外如‘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又‘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皆無此沈至。”(《白丙齋詞話》卷八)
近代·麥孺博:“全首一氣到底,刀揮不斷。”(《藝蘅館詞選》丙卷引)
【總案】 這首詞言別情,氣氛甚濃,感情也甚激越,這主要是作者善于“藉景色映托”(吳衡照語)所達到的藝術效果。例如上片,無非是說“送客重尋西路去”而已,意思很一般,而作者卻頗能極其渲染之能事,既將別時庭院前前后后的景象寫得凄清悲涼,又將別后前景設想得無比凄切,在這一場境中送別,情緒自然不同一般。這是說惜別,主要是作者與被送人之人即行客之間的惜別之情。至于下片,除了惜別之情以外,還有行客自身的別離之情。對于后者,詞作以“文君望久”、“玲瓏閑看月”的假設情景加以映托,同樣也甚為生色。
上一篇:李煜《烏夜啼》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王埜《六州歌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