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言為心聲,這是十分確切的。秋瑾的后期詩作,多數是表達她的武裝革命思想和對祖國的熱愛。她那為革命不怕流血犧牲和為革命的勝利可以貢獻出自己的一切的愛國之情,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顯示。據吳芝瑛《記秋女俠遺事》載:“女士自東歸,過滬上,述其留學艱苦狀,出其新得倭刀相示,既而行酒。酒罷,女士拔刀起舞,唱日本歌數章,命吾女以風琴和之,歌聲悲壯動人。”此詩當作于1905年詩人赴日留學歸國之后。一、二句,寫豪放不羈之情。詩人不吝惜千金換來鋒利的寶刀,用珍貴的貂皮衣換來美酒,因為這種行為是值得自豪的。這一舉動,反映了詩人所要的是革命的武器寶刀和激發自己戰斗豪情的美酒。“千金”,指寶刀價值之高,說明寶刀珍貴,以此襯托詩人對寶刀(武器)的重視。“貂裘換酒”,歷來傳為美談,我國古代常以飲酒來顯示胸懷豪放。漢代司馬相如和晉代阮孚都有此類故事;李白《將進酒》中,也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詩句。詩人用這個典故,涵有才兼文武之義。同時,詩中用“不惜”,用“換”,把詩人久久隱伏的革命豪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表現了秋瑾輕視金錢,不貪享受的高尚情操,其豪俠形象躍然紙上。三、四句便轉而抒寫詩人的堅強意志和革命必勝的信念。與前二句所表達的主題緊密相關。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志士大多有以自己的犧牲流血來喚起人民群眾革命意志的愿望。“碧濤”,借喻革命風暴。傳說周朝大夫萇弘,忠于祖國,為人誣陷,自殺于蜀,人們把他的血藏在石匣中,三年后化為碧玉(見《莊子·外物》)。因此后人多用碧血指烈士的鮮血。詩人以此典表示了自己將盡心革命事業的決心,并要極為珍惜那腔熱血,即使是犧牲,也要鼓吹起革命風潮。她把為革命而流的鮮血看成是永不枯竭的碧濤,這碧濤洶涌澎湃,可沖垮清朝的腐朽統治。通觀全詩,有敘事有議論,一層進似一層,詩人對酒吟誦,感情真摯,形象鮮明,意境頗深。詩中采用積極浪漫主義手法,氣勢磅礴,慷慨激昂,格調高亢,洋溢著強烈的愛國熱誠。
上一篇:林旭《虎丘道上(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蘇曼殊《東居雜詩十九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