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生查子》
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②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③
【注釋】 ①生查子:唐教坊曲名。調見《尊前集》。異名極多,如陌上郎、梅和柳、梅溪渡、晴色入青山、遇仙楂、愁風月、楚云深、懶卸頭。因本詞中有“記得綠羅裙”句,故又作綠羅裙。《全五代詞》調下題作《閨怨》。②二三句拆用“月明星稀”(曹操《短歌行》),但意思不同。《全唐詩·附詞》“稀星”又作“星稀”。③末二句語出南朝江總妻《賦庭草》詩:“雨過草芊芊,連云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取芳草與羅裙均系綠色意。
【譯文】 春山在煙氣的籠罩里漸欲分明,晨曦中星兒漸稀漸小。一勾殘月與你的臉龐輝映,照著別淚晶瑩,在這難忘的清曉。
話兒不知說了多少,心中的情兒卻仍然未了,臨別時尚兀自回首重說道:“記著我穿的綠羅裙,你走到哪里都要憐愛那綠色的芳草。”
(王 洪譯)
【集評】 清·陳廷焯:“‘春山’十字,別后神理。‘曉風殘月’,不是過也。結筆尤佳。”(《白雨齋詞評》)
近代·李冰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詞旨悱惻溫厚,而造句近乎自然。豈飛卿輩所可企及?‘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將人人共有之情,和盤托出,是為善于言情。”(《栩莊漫記》) 。
【總案】 寫別情。上片用畫筆寫別時景,景中含情;下片用詩筆抒別時情,情中有景。起寫煙收星小的春天黎明時分,是事情發生時的情狀:春山、淡天。“殘月”二句景色尤見真切,情與景合,“春山”既實指,又暗喻女子的眉黛;“殘月”既指西沉殘月,又暗示女子面頰,寫出人的愁苦。看似隨意點染,實在為第四句鋪墊,由“別”字入題,以“淚”字入景,自然而然轉入下片。過片記別時言語,萬語千言,話猶未盡。“語已多”高度概括,疏筆典范;“情未了”一筆宕開,引出下文,把一對戀人難分難舍的形態、心態表現得細膩入微。結尾寫別時叮嚀,揭示別后的難忘之情。以處處芳草之綠,聯想情人羅裙之綠;任憑走遍天涯海角,何處無芳草,則戀人時時在望,真是“設想如癡,而情則極摯”。既把景與情融合一起,又切合時令特點,形象既明麗,寄興亦深遠,在結構上還有尾首貫通的作用,正是詞人剪裁之精,與韋莊的〔清平樂〕“鶯啼殘月”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因為繼承古詩傳統題材,寫離情、芳草有新意,在修辭上用聯想、借代、移情、對話,比喻雖舊,化舊為新,有獨創,所以久傳不衰。
上一篇:劉克莊《玉樓春戲林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秦觀《畫堂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