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
星星世界遍諸天,不計三千與大千。
倘亦乘槎中有客,回頭望我地球圓。
我國古代文人,有喜游山水的傳統。古人詩集中,山水之作,比比皆是。至于黃遵憲乘海輪在太平洋上所歷的奇境,則不獨古人詩文集中所無,也是古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黃遵憲以詩筆描繪出這些新奇的境界,并融入新的科學知識,名篇如《八月十五日太平洋上舟中望月作歌》等,頗為人傳誦。與傳統的山水詩相比,這類詩確具有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氣息,以及無與倫比的奇壯之美。此詩也是這樣。
前二句,寫在太平洋上,繁星布滿夜空,浩浩渺渺,詩人領略了宇宙廣袤無垠的壯美,感嘆宇宙之大,幾乎不是佛經中“三千大千世界”所能包容得了的。后二句,則在前二句“奇境”的基礎上,發為“奇想”。宇宙如此之大,要是像神話中傳說的那樣,有人乘木筏在天河中航行,他回望我們所在的地球,該是一個圓球。《博物志》載,天河與海相通,有人登上海上漂來的木筏,行至天河,見到牛郎織女。槎,木筏。這是神話。而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球形天體,又是天文、地理科學知識。詩人這奇妙的想象,合奇境、神話和科學為一。在人類已擁有宇宙飛船的今天,“回頭望我地球圓”已成了現實。
詩人學問淵博,識見高超,想象豐富。他不僅描繪新事物,也能預言未來的新事物;不僅能以“后二十年言定驗”(《己亥雜詩》)預言社會政治的變化,也能預言科學技術的發展。
上一篇:朱琦《論詩(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敬安《送陶觀察森甲之姑蘇》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