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漢樂府·孔雀東南飛》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孔雀東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原載于《玉臺新詠》。由詩前小序可知,寫的是一出愛情悲劇。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之妻劉蘭芝因不能受焦母的虐待,被遣回娘家。她與仲卿的感情異常深厚,互立誓言,不再婚嫁,以待日后破鏡重圓。誰知蘭芝兄長利欲熏心,逼迫她再嫁,以攀高枝。蘭芝不愿順從,投水自盡,焦仲卿聞訊也自縊而死。
原文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①,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②,及時相遣歸?!?br>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③!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蓱z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④:“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⑤,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⑥。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⑦。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⑧,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上堂謝阿母,母聽去不止?!拔糇髋畠簳r,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幣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眳s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⑨:“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卑⒛钢^阿女:“汝可去應之。”阿女銜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叮嚀,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卑⒛赴酌饺耍骸柏氋v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泵饺巳等?,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丞籍有宦官?!痹啤坝械谖謇桑瑡梢菸从谢椤G藏槊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⑩,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約,后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泵饺讼麓踩?,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傲技?,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苯徽Z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⑪,流蘇金縷鞍。赍錢三百萬⑫,皆用青絲穿。雜采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更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府吏謂新婦:“賀君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毙聥D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眻淌址值廊ィ鞲鬟€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备粼侔葸€,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⑬。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⑭。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⑮!
注釋
①箜篌(kōnghóu):亦作“空侯”,古代的一種撥弦樂器,形狀和箏、瑟相似。 ②白公姥(mǔ):稟告婆母。公姥,公婆,從全詩看,仲卿父已不在,所以公姥在這里是偏義復詞,指婆母。 ③區區:指見識狹小、目光短淺。 ④長跪: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恭敬就將上身伸直,成長跪的姿勢。伏惟:古人說話時常用以表示卑謙的發語詞。 ⑤初陽歲:冬末春初的季節。 ⑥伶俜(pīng):孤獨的樣子。縈(yíng):纏繞。這句是說自己一直孤獨而又辛苦。 ⑦葳蕤(ruí):草木茂盛的樣子。這里是形容刺繡的花樣,花繁葉茂,閃閃發光。 ⑧躡(niè):踩。這里當穿講。 ⑨拊(fǔ)掌:拍手,這里是一種表示驚訝的動作。 ⑩否(pǐ):惡運。 泰:好運氣。這句是說二次結婚一好一壞,真是天淵之別。 ⑪躑躅(zhí zhú):緩步前進。 青驄(cōng)馬:青白雜毛的馬。 ⑫赍(jī):贈送。 ⑬愁煎迫:為憂愁所煎熬逼迫,極端痛苦。 ⑭交通:連接在一起。 ⑮多謝:多多致意。 戒之:記住,引以為戒。這是作者勸告世上做家長的話。
賞讀
這首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詩中塑造了蘭芝、仲卿、焦母、劉母、劉兄等五個主要人物形象,用這五個人的矛盾沖突來推動情節、展現主題。
詩中最突出的形象是劉蘭芝。她美麗、能干、聰明、堅強,而性格中最突出地方,應是她的剛強。她雖“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毫無過錯,但她被遺棄時,卻只好逆來順受。但當辭別婆婆時說出,“昔作女兒時”一段話表明她不是不敢作斗爭,而是不屑作無益的分辨,更不會作任何哀求。在被遺棄的晨光中,不是淚流滿面,而是起來“嚴妝”,沒有剛強的意志,是辦不到的。她能預料到被棄的事已不可挽回,也了解丈夫的處境,挺起胸膛,擔負起最沉重的擔子,不畏人言,回到了娘家。當受到哥哥的責難時,她不與之分辯,而說“理實如兄言”,顯見其已萌死意。
詩中另一個正面人物是焦仲卿。仲卿的性格不如蘭芝那么堅強,在封建倫理觀念的箝制下,他不敢徹底反抗自己的母親,只得忍辱負重,但他和劉蘭芝一樣,是始終忠于愛情的。開始焦母要遣回蘭芝時,就明確表示不再婚嫁,與蘭芝暫別又鄭重聲“誓不相負”,最后終于不顧焦母的勸告,自縊于庭樹,顯而易見,他對愛情是何等忠貞不渝。
焦母是詩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她是一個極端蠻橫暴戾的封建家長,對于蘭芝的美德,仲卿夫婦的愛情,她毫無認識和同情,一意孤行。為了達到自己的意愿,對于親生兒子竟玩弄了卑劣手段,一方面是威脅——“槌床便大怒”,一方面是利誘——“東家有賢女”。充分暴露封建家長制的丑陋面目,連平常的母子天倫之愛都沒有存在的余地了。
詩中另一個反面人物形象是劉兄,詩篇著墨雖不多,但也寫得異常深刻。通過她強迫劉蘭芝改嫁的一段話,我們就可以見到他利己主義的丑惡靈魂和趨炎附勢的市儈嘴臉。
全詩正是通過對這些人物形象的刻畫來展開矛盾沖突,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謳歌了蘭芝、仲卿夫婦忠于愛情,反抗壓迫,反抗封建禮教的崇高、勇敢的精神。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有巨大的成就。首先它塑造了若干鮮明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描繪人物時,手法生動,避免用作者的口吻來發議論抒情感,而是讓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展現個性,推動劇情,這樣更有戲劇性,形象也更生動,更富于感染力。其次詩歌語言通俗、樸素、生動、精煉。詩中運用了許多口語使人物對話切合自身份和特征,還善于用極少的筆墨就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和生動形象。再次詩歌描寫繁簡相間,各得其宜。有些場面鋪陳描繪,不厭其繁,對表現人物引起了很大作用。最后,詩篇末尾以浪漫主義手法,通過連理枝、比翼鳥的幻化形象表現了廣大人民對爭取愛情婚姻自由的理想:盡管壓迫重重,也不能阻止忠貞不渝的愛情最后獲得勝利,給詩歌增添了一絲瑰麗的神話色彩。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劉邦·大風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商隱·安定城樓》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