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①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②載不動,許多愁。
【注釋】 ①雙溪:水名,在今浙江金華。②舴艋舟:小船。“舴艋”亦作“蚱蜢”。
【譯文】 風停塵香花謝盡,天晚懶梳頭。人非昨日人,風景還依舊,萬事全休!這般心緒,未等開口淚先流。聽說雙溪春光好,也想駕船游。只怕雙溪的蚱蜢小舟,載不動許許多多愁! (平慧善譯)
【集評】 明·董其昌:“物是人非,睹物寧不傷感。”(《便讀草堂詩余》卷三)
明·吳從先: “景物尚如舊,人情不似初,言之於邑,不覺淚下。”(《草堂詩余雋》卷二)
明·沈際飛:“與‘載取愁歸去’相反,與‘遮不斷愁來路’、‘流不到楚江東’相似,分幟詞壇,孰辨雄雌。”(《草堂詩余正集》卷一)
清·王士禎:“‘載不動,許多愁’與‘載取暮愁歸去’、‘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正可互觀。”(《花草蒙拾》)
清·吳衡照:“易安《武陵春》,其作於祭湖州以后歟,悲深婉篤,猶令人感伉儷之重。葉文莊乃謂:‘語言文字,誠所謂不祥之具,遺譏千古者矣。’不察之論也。”(《蓮子居詞話》卷二)
清·陳廷焯:“易安《武陵春》后半闋云:‘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又凄婉又徑直。觀此,益信無再適張汝舟事。即風人:‘豈不爾思,畏人之多言’意也。投綦公一啟,后人偽撰,以誣易安耳。”(《白雨齋詞話》卷二)
近代·梁啟超:“按此蓋感憤時事之作。”(《藝衡館詞選》乙卷引)
【總案】 這首詞作於紹興五年(1135)。歷代詞評家往往把此詞與李清照再適張汝舟事聯(lián)系起來,明葉盛甚至有“文叔不幸有此女,德夫不幸有此婦。其語言文字,所謂不詳之具,遺譏千古者矣”之論(見《水東日記》卷二十一)。李清照再嫁與否的是是非非,其實與本詞關系不大。梁啟超認定此詞為“感憤時事之作”,似超脫再嫁事,確為的論。本詞作于詞人晚年,詞人其時避亂金華,流落異地,滿目凄涼,無限悲愁,都從中出。詞以晚春景致落筆,實寓以自己的身世厄運,塵香花盡,也正是詞人自己的寫照。全詞以抒寫主觀感受為主,故境界凄婉勁直,動人悲怨之懷。末句更發(fā)奇想,將無形而抽象的愁怨化為可感覺的形象,寫得準確而傳神。
上一篇:辛棄疾《木蘭花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吳潛《水調歌頭焦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