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之薰①兮,可以解吾民之慍②兮。
南風之時③兮, 可以阜吾民之財④兮。
[注釋]
①薰: 芬芳。
②慍: 惱怒。
③時: 及時。
④阜: 增大。
[賞析]
這是一首表現上古太和氣象的詩歌,傳為虞舜所作。虞舜為上古父系氏族社會后期的部落聯盟領袖。唐堯晚年, 命他攝行政事, 除暴安良,天下大治。堯讓位于他,開創了禪讓制的先例,舜后來又讓位于禹。他所體現的上古淳風,一直受到后世的稱贊,被譽為太和之世。舜精通音樂,他的韶樂,據說孔子一聽之后,三個月都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了。最早提到這首《南風歌》的是 《禮記》和 《史記》。《禮記·樂記》說: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東漢的鄭玄,在為它作注時卻說: “南風,長養之風也……其詞未聞也。”似乎歌詞已經失傳了。果真是這樣的嗎?稍晚一點的王肅左《圣證論》里提出反駁,他列舉《尸子》、《孔子家語》諸書,其中清清楚楚地記載了 《南風歌》的全文。《尸子》成于周末,絕非偽書,《文選·琴賦》的注中也加以引用過。鄭玄所以這樣講,可能是受到漢儒說經,不取雜說的影響所致,這首詩在先秦就已流傳,是可以斷言的。
這首詩的好處,我以為是它體現了一種仁民愛物的弘深氣象,如果譯成語體,大致是這樣的:
芬芳的南風喲,可以吹散我百姓的煩惱。
及時的南風喲,可以增加我百姓的財寶。
詩人的心就是這樣與百姓休戚與共,在一起搏動著。南風,起于春夏之間,回黃轉綠,和煦宜人,它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希望,帶來了草木芬香的芳菲時節。詩里用了一個 “薰”字加以概括,非常渾成地把一段袞袞天機與怡和氣象表現了出來。這樣美好的風光,自然可以驅散人們心頭的煩悶了。當令的雨,叫時雨,當令的風,自然也就是時風了。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它催花染柳,不斷妝扮著田野,不斷播種著豐收的希望。高大的土山叫阜。“阜吾民之財”,讓財產堆得像土山一樣,多么淳樸的語言,多么深厚的愛心。這里當然有功利的考慮,但它不是利己的,而是從利民出發的,所以便是崇高的、美的。
這首詩所體現的仁民愛物的祥和氣象,幾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推崇與歌頌。唐都長安興慶宮里就建了一座南薰殿 ( 《長安志》),王維有 “陌上堯尊傾北斗,樓前舜樂動南薰”之句。還有不少人寫過 《南風之薰賦》。“太和琴暖發南薰,水殿風高得細聞”見于曹唐的詩句。“南薰”,后來已成為太和盛世的象征了。
上一篇:金海陵王·完顏亮《南征至維揚望江左》
下一篇:舜《卿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