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定風波》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④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⑤山頭斜照卻相迎。⑥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⑦
【注釋】 ①三月七日:元豐五年(1082)三月七日,即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②沙湖:在黃州東南三十里,又稱螺絲店。③吟嘯:吟詩長嘯,表達閑適之情。④芒鞋:芒草編織之鞋。蓑(suo梭):蓑衣,即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⑤料峭:微寒的樣子。⑥斜照:斜陽。⑦瀟灑處:遇雨的地方。
【譯文】 莫聽那風雨吹林打葉聲,何妨低吟高歌慢步行。竹杖草鞋輕便勝于騎馬,有何可怕?我甘愿披蓑戴笠,在煙雨之中度一生。料峭的春風將醉人吹醒,我仿佛感覺到陣陣寒冷。山頭的斜陽又驀地笑臉相迎,回首走過的風雨之地,一切都毫無蹤影,哪有什么風雨與天晴!
【集評】 清·鄭文焯:“此足徵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直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手批東坡樂府》)
現代·夏承燾:“這首詞,作者借在風雨中不怕風雨的心情,來表達人生雖有挫折也不必畏縮、灰心的意思。在旁人都狼狽的情況下,表現了他的倔強和樂觀。其時作者在貶謫中,他覺得:政治場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歸去,作一個老百姓,不切實際的幻想‘也無風雨也無晴’。”(《唐宋詞選》)
現代·胡云翼:“這首詞寫途中遇雨一件小事。寫的雖然只是極平常的生活細節,卻反映了作者胸懷開朗的一面。‘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一種不避風雨、聽任自然的生活態度。作者這時在貶謫中,在他看來,政治上的晴雨表也是升沉不定的。詞里似也含有不計較地位得失、經得起挫折的暗示。”(《宋詞選》)
【總案】 出游遇雨,“已而遂晴”,本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小事。而作者獨具慧眼,從大自然的陰晴之變,品味出政治生活的瞬息萬變。不僅描寫自然,而且兼指社會。個中意蘊,甚是豐富,繪讀者創造出充分馳騁想象的天地。“一蓑煙雨任平生”與“也無風雨也無睛”,則表明了作者對待人世滄桑的達觀態度,詞品、人品,宛然可見。
上一篇:胡銓《好事近》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幕遮《御街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