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楊伯起墓道》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悠悠關內路①,驅馬桃林塞②。
歸鳥岳祠邊③,長河遠天外④。
大鳥下潼亭⑤,落羽今猶在⑥。
夕日薦蘋蘩⑦,愁心逐征旆⑧。
【題解】
此詩選自《漁洋山人精華錄》,拜:祭拜。楊伯起:楊震(?-124),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陜西省潼關縣、華陰市一帶)人,歷任刺史、太守、司徒、太尉等職,為官清廉正直,后被誣罷官,在歸里途中服毒身亡。后改葬于潼亭(今潼關縣高橋鄉庭東村附近)。墓道: 墓前甬道,即陵墓前的通道。
【簡析】
此詩為作者經過潼關時在楊震陵墓前祭拜而作。詩歌描繪了楊震陵墓的優美環境,詠嘆了墓前的石雕建筑,敘述了自己祭拜的情景,抒發了他對楊震的仰慕敬重之情和征途匆匆行止無期的煩愁。詩歌以時間先后結構全篇,層次井然,意境幽深,形象十分鮮明。
[注釋]
①關內: 潼關西面,關中。
②桃林塞:地名。《元和郡縣圖志》說: “桃林塞,自靈寶縣以西至潼關皆是。”詩人的行程是由關東走向關西的。
③岳祠: 華岳廟,在西岳華山北面,潼關西面。
④長河:黃河。
⑤大鳥:《后漢書·楊震傳》載:楊震靈柩改葬于潼亭時,“先葬十余日,有大鳥高丈余,集震靈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葬畢,乃飛去……時人立石鳥像于其墓所”。
⑥落羽: 大鳥遭搏時脫落下來的羽毛。《續齊諧記》載,楊震的父親楊寶 “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
⑦薦:進獻,祭奠。蘋(pín)蘩: 水草和白蒿,皆草名,古時用以祭奠。《左傳·隱公三年》云: “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藴藻之菜……可薦于鬼神,可羞(進獻)于王公。”此處指用蘋蘩來祭奠楊震。
⑧征旆 (pèi):古代官吏遠行時所持的儀仗旗幟。
上一篇:《承乏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早發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