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聲聲慢 秋聲》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①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②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③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④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注釋】 ①麗譙:更鼓樓。秦觀《阮郎歸》詞:“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②檐鈴:屋檐角懸掛的風鈴,又稱“金頭馬”、“玉馬”,朱敦儒《清平樂》詞:“檐外幾聲風至,丁東敲斷人腸。” ③彩角:飾有紋彩的號角。連營:一個接一個的軍營。辛棄疾《破陣子》詞:“夢回吹角連營。”笳:管樂器名。④蛩:蟋蟀。
【譯文】 深巷里吹來菊花的香氣,低窗前飄下枯紅的霜葉,四處是一片凄涼的秋聲。豆大的雨聲潑來,又夾雜呼嘯的風聲。稀疏疏的鼓敲了二十五響,更鼓樓為何不鎖住,這惱人的更聲。我的故人在遠處,是誰人的玉佩步叮咚?卻原來檐底下風搖鈴聲。
畫角的鳴聲把月亮吹落,連營的戰馬開始集合,四面八方響徹一片笳聲。但見鄰家燈焰閃爍,燈前還有著搗衣的砧聲。從夜到曉,細碎碎嘟噥噥象訴不完愁似的,是凄涼的蟋蟀叫聲。它尚未訴完,又把一半,分給了雁聲。
【集評】 清·許昂霄:“福唐體,亦名獨木橋體:”(《詞綜偶評》)
【總案】 此詞詠秋聲絕妙,字字句句無一不是秋聲。風聲、雨聲、更聲、鈴聲、角聲、笳聲、砧聲、蛩聲、雁聲,聲聲盈耳,聲聲肅殺,聲聲凄寒,聲聲動心。然而秋聲過耳,我們聽到的卻是作者的心聲。深巷中、低窗下聆聽這一片秋聲,凄凄切切,砭人肌骨。正如歐陽修所云:“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蹦纤瓮醭拖笠黄锶~在西風中飄墜,而詞人不能挽頹勢于未墜之前,況且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深秋五更之時,更加思念遠方的故人,不禁百感俱生、百憂齊集。正因處處有聲,處處有情,故詞意氣流動,聲情并茂。通篇只用一“聲”字作韻腳,堪稱一絕。十分形象地描摹了秋聲急促之狀,渲染了凄冷的氛圍,使得詞如彈丸,音韻圓轉,有一種回環之美。竹山詞總的來說短處在于“未極自然流動”,而此詞卻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可作又一篇《秋聲賦》觀之。
上一篇:劉一止《喜遷鶯曉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邴《女冠子上元》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