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 白①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游說萬乘苦不早②,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③,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④。⊙【注釋】
①李白:見《上李邕》。
②萬乘:代指皇帝。
③買臣:漢代朱買臣,早年貧困潦倒,妻子離他而去。后西入長安,得到漢武帝的重用。
④蓬蒿:蓬草和蒿草,這里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詩本事】
天寶元年(742),李白四十二歲,作為大詩人,此時已名滿天下,終于為玄宗所知,應(yīng)詔入京。半生夙愿得以實現(xiàn),李白欣喜若狂,作了這首詩。
⊙【賞評】
這首詩開始就是一派鄉(xiāng)間豐收的景象:秋熟季節(jié),白酒新熟,黃雞啄黍。既是寫豐收,又烘托出一派歡樂的氣氛,為下面的描寫做了鋪墊。接下來是幾個特寫鏡頭:呼童烹雞酌酒、兒女嬉笑牽衣、高歌取醉、弄劍起舞。幾個典型場景,把人物內(nèi)心的喜悅表現(xiàn)得酣暢淋漓。興奮之余,回顧前次入京的冷遇與多年的生活,再看現(xiàn)在的情形,就有了“苦不早”之感,于是恨不得揚鞭催馬由南陵直奔長安,見到能讓自己真正施展抱負的萬乘之君——皇帝。也不禁想到了漢代朱買臣的遭遇,感覺兩人一樣,自己也要西去長安,青云直上了。那種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感情發(fā)展到高潮:仰天大笑出門去,簡直是得意忘形的狂態(tài);“我輩豈是蓬蒿人”,我這樣的人本來就不是老死在鄉(xiāng)間的鄉(xiāng)下人!何等的自信,又是何等的躊躇滿志!
⊙【詩評選輯】
①明·高棅《唐詩品匯》:引劉溪語:草草一語,傾倒至盡。起四句,說得還山之樂,磊落不辛苦,而情實暢然,不可勝道。
②清·王壽昌《小清華園詩談》:結(jié)句貴有味外之味,弦外之音……太白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皆一唱而三嘆,慷慨有余音者。
③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凡作此論者,皆太白千載前豫知其笑,而先自仰天者也。
④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結(jié)句以直致見風格,所謂詞意俱盡,如截奔馬。
⑤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淡淡有致。
上一篇:李 賀《南園十三首(其五)》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張九齡《敘懷二首(其一)》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