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喜遷鶯 曉行》
曉光催角。①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②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③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④ 追念,人別后,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⑤翠幌嬌深,曲屏香暖,爭念歲寒飄泊。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著。這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注釋】 ①角:角聲,號角。②迤邐:曲折連綿。③林薄:指林梢、樹杪。④京洛:指北宋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和西京洛陽。⑤孤鴻:傳說鴻雁可以傳遞書信(典出《漢書·蘇武傳》)。⑥幌:窗簾,帷幔。⑦爭:猶“怎”。
【譯文】 報更的角聲催迫著黎明亮色大地蘇醒。聽,沉睡的鳥兒安然入夢無動靜,四鄰的雄雞早已啼唱和鳴。連綿霧繞的村落馬叫人起,殘月還在遠方的樹杪穿行。傷心的淚水凝結著輕微的早霜,昨夜殘存的酒力豈能抵抗晨風寒凜。唉,已厭倦旅途飄泊的游子啊,不覺又走向京都,沾染上京洛的塵灰風影。
料想那日別后,她的心事好似山嶺有萬重。縱有千言萬語,天闊地遠也難尋鴻雁捎信。此時她身居香繞溫馨的深閨,嬌倚翠幌畫屏,怎知我在秋霜寒露中跋涉流浪的艱辛。怨恨月缺花落的煩惱,我并非未曾體驗,只是這情意滋味太烈太濃,本想減去一成,無奈它卻越來越猛增。
(湯俊峰譯)
【集評】 宋·陳振孫:“(劉一止)嘗為《曉行》詞盛傳于京師,號‘劉曉行’”(《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
清·許昂霄:“‘宿鳥’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覺曉行情景,宛在目前。宜當時以此得名。近代唯秀水先生‘寒孤’一闋,足與方駕耳”、(《詞綜偶評》)。
清·先著、程洪:“前半曉行,景色在目。雖不及竹山之工,正是雅詞”(《詞潔》卷五)。
【總案】 晚唐溫庭筠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如畫地寫出早行者的見聞感受,而為后人所激賞(見歐陽修《六一詩話》)。劉一止此詞更以多角度多層次地鋪敘曉行的情景與曉行者的內心感受,而贏得時人的盛譽。上片從聽覺、視覺、觸覺感知上捕捉意象,有層次地表現出曉行者在特定時空中的經歷與感受,仿佛一首如圖如畫的曉行游記。過片筆墨宕開,以別情映襯曉行者的孤獨,復以閨中的溫馨對比曉行的凄苦。不同時空意象的疊映對比,多角度地展現出曉行者的心態。無怪時人美其名為“劉曉行”。
上一篇: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蔣捷《聲聲慢秋聲》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