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業《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清]吳偉業
鴐鵝逢天風,北向驚飛鳴,飛鳴入夜急,側聽彈琴聲。借問彈者誰?云是當年卞玉京。玉京與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小院青樓大道邊,對門卻是中山住。中山有女嬌無雙,清眸皓齒垂明珰。曾因內宴直歌舞,坐中瞥見涂鴉黃。問年十六尚未嫁,知音識曲彈清商。歸來女伴洗紅妝,枉將絕技矜平康,如此才足當侯王。萬事倉皇在南渡,大家幾日能枝梧?詔書忽下選蛾眉,細馬輕車不知數。中山好女光徘徊,一時粉黛無人顧。艷色知為天下傳,高門愁被旁人妒。盡道當前黃屋尊,誰知轉盼紅顏誤!南內方看起桂宮,北兵早報臨瓜步。聞道君王走玉驄,犢車不用聘昭容。幸遲身入陳宮里,卻早名填代籍中。依稀記得祁與阮,同時亦中三宮選??蓱z俱未識君王,軍府抄名被驅遣。漫詠臨春瓊樹篇,玉顏零落委花鈿。當時錯怨韓擒虎,張孔承恩已十年。但教一日見天子,玉兒甘為東昏死。羊車望幸阿誰知?青塚凄涼竟如此!我向花間拂素琴,一彈三嘆為傷心。暗將別鵠離鸞引,寫入悲風怨雨吟。昨夜城頭吹篳篥,教坊也被傳呼急。碧玉班中怕點留,樂營門外盧家泣。私更裝束出江邊,恰遇丹陽下渚船。剪就黃絁貪入道,攜來綠綺訴嬋娟。此地由來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月明弦索更無聲,山塘寂寞遭兵苦。十年同伴兩三人,沙董朱顏盡黃土。貴戚深閨陌上塵,吾輩漂零何足數。坐客聞言起嘆嗟,江山蕭瑟隱悲笳。莫將蔡女邊頭曲,落盡吳王苑里花。
梅村的長篇歌行素有詩史之稱,本詩即是其中的著名篇什。描寫了南都復亡前夕,小朝廷不顧強敵臨境,大勢危殆,只管忙著“遴選中宮”廣采秀女,結果倉皇失國,白白教許多無辜的少女做了殉葬品的一段恨史,敘詠之事,皆實有所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際的滄桑世變。詩中對荒淫腐朽的南明弘光小朝廷不無譴責之意,然而詩人對明朝的滅亡深懷悲悼,詩中寄寓著他無限深沉哀痛的故國之思。
卞玉京,原名卞賽賽,美慧有文才,性情雅淡,與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等友善,同為南都秦淮名妓。她們與東林、復社諸人往來親密,卞和梅村曾有過一段愛情糾葛,由于梅村性格懦弱,優柔多慮,猶豫不決而好事未諧。不久,南京失陷,各自星散。數年后又與梅村相遇于蘇州,當時卞為避世亂,且傷亡國之痛,業已遁入道門, 自號玉京道人。玉京既感國家之淪亡,又悲身世之飄零,與梅村相見間彈琴哀歌,琴音歌聲皆悲愴令人拊膺不能勝情,梅村因作此詩。時為順治七年(據今人考定)。
詩的首四句仿古樂府《孔雀東南飛》之格起興,鴐鵝,即野鵝,以高天風急野鵝飛鳴渲染凄涼氣氛,引入下文的哀弦悲歌。這是詩的第一段。
第五句以下至“如此才足當侯王”為第二段,寫南明盛時之事。玉京舊居與中山王府對鄰,中山王徐達是明初開國第一功臣,世襲魏國公。詩中所詠的中山之女是末代魏國公之女,美麗而通善音樂,明人重視文藝,世人無論平民貴族皆以能文知音為尚。這一節詩極寫中山好女的靚顏麗容和藝術素質,為后面的悲劇結局張本。
從“萬事倉皇在南渡”至“青塚凄涼竟如此”為第三段。甲申事變,清兵入關,國家處于危急存亡之秋,弘光一伙猶醉生夢死,大選嬪妃,中山之女被選聘為皇后,還沒有來得及入宮冊封,清兵已渡長江,弘光帝倉皇出逃。 “南內方看起桂宮,北兵早報臨瓜步”,正是當日情勢的紀實寫照。福王政權的迅速潰滅,使已名列宮庭的魏國公小姐及同時入選的祁、阮二妃成為戰勝者的籍沒對象,被清兵俘掠北去。一代貴胄佳麗,淪作亡國奴婢,須臾間富貴榮華化為奇禍大辱,無辜的美麗少女做了腐敗政治的殉葬品。梅村于詩中再三詠嘆她們的不幸,將她們比做南陳亡國時的張麗華、孔貴嬪,比做南齊亡國時的潘玉兒,然而,張、孔得到過陳后主的十年寵愛,潘妃亦得寵于東昏侯,徐、祁、阮三女的命運比起張麗華、潘玉兒更為悲慘。這一節是全詩的中心部分,迭用南齊、南陳短命小朝廷亡國之事作喻,顯然對弘光政權的荒淫腐敗導致倉皇失國深有譴責、憤恨之意,語意間也不掩飾對清朝的反感。
從“我向花間拂素琴”至“吾輩漂零何足數”為第四段,寫玉京的遭際。復巢之下,焉有完卵,亡國失家,貴賤同運。玉京不甘為清人歌舞佐觴,便黃衣入道,遁跡空門。然追憶昔日的繁華,面對今日的殘破,舊伴物故,山川寂寥,真正不堪回首,人間世事宛如一場噩夢。玉京的悲劇也是梅村的傷心處。
最后四句為尾聲。玉京琴歌泣訴已畢,坐中賓客皆動容嗟嘆,這一番的哀弦悲歌有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頓使江南春花盡落,春意盡失,亡國之痛深深地咬嚙著座中每一個人的心。
精于用典是本詩的一大特點,第三段最后的“漫詠臨春瓊樹篇”到“青塚凄涼竟如此”八句,句句用典,句句貼切,略無牽強滯澀,反而生色不少。 “臨春”、“瓊樹”,指陳后主所作艷詞《臨春樂》、《玉樹后庭花》,這兩篇東西歷來被視為亡國的靡靡之音,切喻福王的荒淫失國;“玉顏零落委花鈿”,化用《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以楊妃宛轉就死喻三妃萎頓就俘;以下連用張麗華、潘玉兒故事喻亡國妃嬪的悲慘結局,用晉武帝宮女羊車望幸故事喻三妃之尚未入宮,用王昭君出塞死葬青塚故事暗示諸妃被掠北去后的必然歸宿,句句著實,句句傷情。
本詩敘事跌宕起伏,波瀾時生,轉承關合皆自然流利,如首節由鵝鳴起興琴聲,第二節引出彈琴人,再由彈琴人引出中山好女,第三節用“萬事倉皇在南渡”一句急轉直下。敘南都敗亡事,第四節以“我向花間拂素琴,一彈三嘆為傷心”轉詠玉京事,末節以座客嘆嗟結束琴歌,由前敘貴戚名嬡和秦淮名妓的個人悲劇引起滿座賓主共同的悲思:江山蕭瑟,胡笳長鳴,文姬哀曲,吳苑落花,這是亡國之痛的共同悲思,也正是梅村此詩的情系所在。
全詩感情深摯沉痛,語言精煉工麗,其風華韻致有哀艷凄婉之美,在梅村擅勝的敘事歌行之中亦是杰出的上品。
上一篇:《后漢桓靈時童謠》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