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踏莎行》
祖席離歌,長(zhǎng)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①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zhuǎn)。②畫閣魂消,高樓目斷,
斜陽只送平波遠(yuǎn)。③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注釋】 ①祖席:餞行的酒席。祖:古代出行時(shí)祭祀路神叫“祖”。香塵:地下落花甚多,塵土都帶香氣。②居人:留在家里的人。與下句“行人”相對(duì)應(yīng)。棹:這里代指船。③畫閣:用彩色繪飾的精美的房屋。目斷:望盡。
【譯文】 餞行的酒筵已經(jīng)備齊,送別的離歌也正緩緩唱起。在這即將分手的長(zhǎng)亭,心中該有多少的話兒,此刻卻相對(duì)凝視,默默無語。飄香的路塵已將人隔開,卻依然頻頻回首,不忍別離。居者的馬兒不停地長(zhǎng)嘶,聲音在樹林上空回蕩,久久不肯散去。行者也輕輕地劃動(dòng)船棹,船兒卻隨波回旋,似乎在傾訴著眷戀不舍的情意。精美的樓閣多么幽寂,居者的心頭充滿了悲凄,登上高高的樓臺(tái),極目望去,斜陽冉冉,波光粼粼,行者的船兒已渺無蹤跡。高遠(yuǎn)的天空,遼闊的大地,茫茫宇宙間,最令人傷感的是那綿綿無盡的離愁別緒。
【集評(píng)】 明·王世貞:“‘斜陽只送平波遠(yuǎn)’,又‘春來依舊生芳草’,淡語之有致者也。”(《藝苑卮言》)
【總案】 這首詞以深情的筆觸,描繪了一對(duì)情人的分別場(chǎng)面以及別后的離愁相思。詞人并不將兩人的眷戀、難舍之情直接道出,而是通過“猶回面”、“匹馬映林嘶”、“去棹依波轉(zhuǎn)”的特定場(chǎng)景的細(xì)致描寫表現(xiàn)出來,真切感人。寫居者的別后離愁,也以樸素、明暢語言出之,淡語有致,言淺意深。
上一篇:陸游《謝池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píng)點(diǎn)
下一篇:姜夔《踏莎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píng)點(diǎn)